都来读 > 碎月如粥 > 第35章 德旺心结

第35章 德旺心结


金德旺心中最大的隐痛便是后继无人啊。

        此事说来话长,金德旺25岁时娶了第一任太太陈莲娣,一个老实本分的乡下女子。当时金德旺刚刚独自创业不久,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陈莲娣除了照顾金老板的日常起居,还帮着金老板里外照顾生意,起早歇晚,累死累活地愣是帮着金老板在短短三年之内,便将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发展成一个稍具规模的小银楼。应该说金老板发家赚得的第一桶金至少有一半归功于陈莲娣。

        生意上刚刚有了点起色,金老板不以为喜反倒唉声叹气起来。这到底是源自何故呢?

        这天,陈莲娣正打扫着堂屋,忽发现案台上多了件东西,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一尊观音菩萨铜塑像,而且与通常庙里看到的有所不同,此观音手上还托着一个大胖小子。莫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送子观音吧?陈莲娣虽不识字,但这点见识还是有的。由此,陈莲娣很快便明白了老公近段日子的心病所在。

        也难怪,结婚也有四年多了,可自己始终没有替夫君生下一男半女,陈莲娣自己早就为此暗暗着急了。要知道,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女人不能为夫家延续香火是莫大的罪过啊。

        于是乎天天求观音,日日拜菩萨,可到了第六年头上,陈莲娣的肚子依然没有任何动静,看着金德旺整日闷闷不乐的样子,陈莲娣也不知暗自垂泪多少。终于有一天,陈莲娣满心愧疚地主动对金德旺说:“我们离了吧,都是我肚子不争气,我不能再这样耽误你了!金家不能无后啊!”

        金德旺却连忙阻止道:“你不能走,这个家少不了你啊!你若不介意的话,大不了我再娶一房小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可陈莲娣虽是乡下女人,却生性要强。她可不愿背后被人指指戳戳。金德旺虽苦劝良久,可陈莲娣去意已决,已断无回转余地,最后,金德旺只好含泪同意分离,只是临别前,金德旺将家中凡能看上眼的金银细软全都整理出来,悄悄放进陈莲娣随身携带的首饰箱,同时将陈莲娣一把珍爱的牛角梳揣进自己怀中。难得夫妻一场,今日一别也许就此天各一方,这些黄白之物,还有这把牛角梳也就等于为各自留点念想吧。

        与陈莲娣洒泪分离后,金德旺着实痛苦了好一阵,可传宗接代,事大于天啊!所以,这之后不到九年的功夫,金德旺就跟走马灯似的,接二连三地娶了第二任、第三任、乃至第四任太太,从老二到老四没有一任超过三年任期的,反正不行就换。

        另外,金老爷在择妻问题上倒也痛快和执着。他的原则就是:一不求名门闺秀,二不图姿色美艳,只要能给他生儿育女即可。附带着能持家过日子则更好。可让金老爷无比悲催的是,这在别人家再简单不过的事,可一到他这便千难万难了。

        这个时期的金德旺就像一个输急了的赌徒,总是输了再来,输了再来。这不,第四任太太过门又有两年多了,可肚子却迟迟不见动静,金老板一气之下便将其直接打发回娘家了,这是当初媒妁之约中的既定之款,即两年内得有隆腹之喜,否则夫家有权中断婚约。除了第一任外,后几任太太或离或休大体都是照此约定办理的。

        离婚休妻虽容易,但金德旺心中的苦闷和委屈找谁倾诉呢?这几年里,金老板在一块块不同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种子’是日播,夜也播,但就是不结果,除此之外,金德旺还跑普陀山,上法门寺烧香拜佛捐了无数香火钱,可都没用啊。

        既然中国的菩萨不显灵,那就拜拜外国的吧。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不光有耀武扬威的英租界法租界等有形存在,西方文化,包括宗教思想,对当时中国人的精神洗脑也同样是颇为惊人的。君不见,连堂堂蒋委员长都成了基督徒,更何况像金德旺这样的普通商人,又处在上海滩这样一个唯洋是尊的西化之地,他能不知道上帝耶稣吗?

        都说上帝是万能的,那何不求求上帝他老人家帮帮忙呢?为此,金德旺一本虔诚地走进教堂开始向上帝忏悔祈祷,甚至还正式接受了洗礼。连金德宽都不曾想到他的这位大哥,一个从小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华夏子民居然也成了基督徒。可见,为了能让香火延续,金德旺可是不放过任何一点希望的!

        也不知是金德旺的诚意不足,还是他太过性急,总之,上帝也没能给他带来福音。他真的有些灰心了!

        事到这个份上,倘若金老板能稍有醒悟,上医院做个检查,及时认识到是自己的问题造成子嗣无望,那也许就不至于有后面的悲剧。可金老板就是不愿面对现实。每逢头脑中生出哪怕一丝丝对自己生命之根的怀疑或担心,他那男人的自信与自尊都会毫不留情地对此断然加以否定和排斥。

        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有那么一段时间,金德旺以一种从未有过狂热精神一门心思投入到自己银楼生意扩张上。他梦想着把自己的银楼生意做强做大,强大到能与上海滩最有名的九大银楼相比肩地步。

        当时大上海银楼业中的翘楚——大同行“九大银楼”的产品是当时大上海奢靡繁华的见证。

        所谓大同行(又被称为同义组),乃是当时为了建立及规范上海滩银楼业行业信誉,起到同业联络和协调作用,上海凤祥、杨庆和、裘天宝、方九霞、宝成、庆云、景福、费文元、庆福星等九家设立于清代的信誉较好的银楼,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九大银楼,于1896年(光绪廿二年)在上海大东门花团街建造银楼公所,这便是上海最早的银楼同业公会。从此,上海银楼业的服务就有了规章。

        可是银楼业讲究的就是名号和实力,这岂能是金德旺这样的后起之辈所能望其项背的。别的不说,就拿上海老凤祥为例,人家之所以能排在‘九大银楼’之首,那可不是浪得虚名。1931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家族祠堂落成典礼时,特意向老凤祥定制了中型水缸尺寸的银鼎礼器,如此破纪录的大型的银器,当时上海其他银楼都望而却步,唯独老凤祥接下了这笔生意,成为当时上海银楼行业的一个创举,令同业望尘莫及,由此老凤祥银楼在声势上一下超越了杨庆和,裘天宝等其他著名的老店,成为上海滩最负盛名的顶级银楼。

        金德旺想通过生意上的扩张冲淡内心深处的苦闷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到头来还是要面对现实,苦闷依旧笼罩在金德旺的心头。


  https://www.dldwx.cc/xs/100129/5151216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