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碎月如粥 > 第61章 人怕出名

第61章 人怕出名


专题报告会虽然结束了,可报告会留下的余波还在江城一中,乃至江城的大街小巷回荡着。

        这回,毛大年不仅事迹上了报纸,而且连照片都一同和读者见面了。因为毛大年在报告会中始终面对观众,这就为记者拍照提供了很多抓拍的机会。不能不说照片照得很有水准,它不但捕捉到了毛大年那昂扬、睿智而又自信的神态,连毛大年演讲中辅之以手势的一瞬间也抓拍了下来。另外,同时见报的还有那面硕大的锦旗,以及锦旗上那醒目的题字与落款。

        很多读者一边津津有味地念叨着锦旗上的题字,一边啧啧赞叹道:了不起啊!还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赠的呢!嫉羡之情溢于言表。

        那年头,这类新闻并不多见,因而在小小的江城,消息便像春天里的花仙子一样,飘哪传哪。尤其是那些家有下放知青的对毛大年可是倍感亲切,拥趸日增。

        一时间,毛大年的名字被人到处传扬。有好事者甚至在茶余饭后论证说:“‘大年’这名字好啊!首先是喜庆呀!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谁不盼着‘过大年’呢?再者,大年,大年,也即‘大有年’,而‘大有年’古时‘谓五谷皆大熟成’,也即‘大丰年’,寻常百姓,谁不盼着‘五谷丰登,大丰收之年’呢?”

        于是乎,那年,江城新生婴儿中便陡然多了些名叫‘学年’、‘喜年’、‘胜年’,以及‘年红’、‘年瑛’、‘年遐’之类的名字。

        总之,毛大年还未做好当名人的准备,可名人效应却已悄然而至了。最明显的变化便是毛大年走哪儿,都有不相识的人,跟毛大年热情打招呼、刻意套近乎,甚至冒昧求关照。

        刚开始,毛大年还有一种受人重视的得意劲,说白了,也就是比较享受当名人的快感和乐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毛大年很快发现名人并不是好当的。名人效应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不单会让你享用它甜美光鲜的一面,它还会让你感受无奈的烦恼,品尝苦涩的滋味。每当身处这种境地,毛大年便无比怀念身为普通人那自由自在的日子。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啊!

        可问题是毛大年的这个名人光环并非他自己刻意追求来的,它完全是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可现在一旦戴上了,想立马甩掉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好暂时顶着吧,唯有随时间推移,光环会逐渐黯然失色,乃至从人们记忆中消失。

        这天,毛大年来到姐姐家。打从胳膊伤好后,毛大年还是第一次来看望毛福蓉。

        毛大年一进门便看到毛福蓉半躺在靠里屋门边的躺椅上,似在闭目养神又像是睡着了。毛大年不想打扰姐姐休息,便自顾着准备寻张椅子坐下,可猛然间却听到,“大年来了,我还以为你把姐姐给忘干净了呢?”毛福蓉眼睛似睁似闭着说出这句。显然,毛大年打一进屋,她便知道了。

        毛大年心里暗自吃惊,听口气姐姐对自己很有意见呢,这是什么情况啊?以往可从未有过的啊!

        毛大年忙解释道:“姐姐说气话了,大年哪敢把姐姐忘了呢?我这不伤一好就来看姐姐了吗?”

        毛大年一着急便不慎说漏了嘴,原本他是不想让姐姐知道他受伤一事的。

        果然,毛福蓉闻言立马从躺椅上站起身来,径直走到毛大年身边急切地问道:“怎么?你受伤了?伤哪儿了?快让我看看!”

        毛大年只得把自己右臂受伤一事轻描淡写地跟毛福蓉说了一下,凶险之处一概省略,同时强调自己现在已完全好了,一点不碍事了。

        听完毛大年的介绍,毛福蓉还是不放心似地又仔细看了看毛大年的右臂,感觉确实康复了,方长舒了口气,同时唠叨着:“这乡下不用再去了吧?我说大年啊,你这人太好强又太实在,可也要为自己为家庭多点考虑啊,下次再有类似任务,你能推就推,不能老是冲在头里了!”

        姐弟俩正说着话,金晓武这时从外面回来了。

        晓武见舅舅在这,立马礼貌地叫了声:“舅舅好!”接着,便准备进里屋。可毛福蓉却把他给叫住了,说道:“晓武子,你不是整天在我面前叨咕,说你舅舅如何神通广大,一次便把两个你们一中的下放知青弄进了部队文工团?正好,你舅舅今天难得来了,你就把你心里想的也跟你舅舅好好说说吧!”

        毛大年这时才隐隐估摸出,刚才进门时,毛福蓉为何对自己那么不高兴了,敢情是怪自己对外甥金晓武关心得不够啊!

        见金晓武啃着头,毛大年微笑着对金晓武说:“怎么?有什么话还不好意思跟舅舅当面直说啊?”

        金晓武扭捏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也想进部队文工团,不知…不知舅舅能否帮我跟部队说说啊?”

        毛大年其实没等他开口便已猜到了他的心思。这段时间,不单金晓武有此梦想,江城一中凡跟文艺挂点边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做过这种梦。而且,不光做梦,甚至腆着脸来找毛大年帮忙的就不止一个两个,仿佛只要毛大年一点头,他们就可以得偿所愿。

        这让毛大年好生为难。别以为毛大年曾经推荐进去两个,这后面便可以来一个荐一个,来两个荐一双?如果部队文工团真那么容易进,那恐怕连草台班子都不如了!现实生活当中,像吴小燕和丁一鸣那样的文艺奇才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当初,也不知是吴小燕和丁一鸣运气好,还是毛大年赶了个巧,反正命运让他们碰到了一起,并且相互成就了对方。

        然而,世上的事怕就怕把偶然当成必然。就像‘守株待兔’这样的成语故事,本是拿来讽刺那些心怀侥幸心理的人的,可现实生活中,偏偏就有这种人,不但有,而且还屡屡上演类似的活报剧。

        来找毛大年帮忙推荐的不是朋友就是熟人,毛大年怎么说都不好意思拒人于千里之外,或给人兜头一盆冷水吧?若是他们带来的孩子真有文艺天赋,且表现特别优秀,那自然好说,毛大年并不排除再次大胆向部队推荐,因为这是利国利己的好事嘛,更何况他和王队长分手时还有那么一种约定,尽管是随口一说。

        可问题是来者并非那么回事啊!伯乐有,千里马并不常有啊!毛大年不敢自诩伯乐,但最起码的眼力见还是有的。毛大年自忖如果连自己这个外行都瞧不上眼的货色,又岂能被文工团看上?

        有些家长老是不断强调自家孩子如何用功刻苦,又如何有培养前途,等等,可那是投错了门槛啊,跟毛大年说这些等于白说!要知道部队文工团不是艺校,也不是艺术培训班,文工团要的是能立马登台表演的人才啊!


  https://www.dldwx.cc/xs/100129/5152342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