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钓鱼又赶海,我是渔村最靓的仔 > 第191章 下蟹笼!

第191章 下蟹笼!


中午11点,船渔船抵达了第二个宝箱刷新点,是仅有的几个白银宝箱之一。
  刷新点位于一处海沟上方,根据声呐的探测结果,水深在95米左右。
  在平均60米水深的弯弯海峡,已经算是非常深的了。
  将渔船控制在半速,楚洋开启宝箱。
  【白银宝箱已开启,奖励:随机刷新海洋经济生物(稀有),捕获限时:300分钟。】
  一道光带顺着海沟的方向,自西北向东南延伸了300余米长。
  给了5个小时的捕获限时,而且是不限数量的海洋经济生物,是鱼群?虾群?还是蟹群?
  楚洋想了想,光带的方向与海沟延伸方向基本一致,他感觉虾群蟹群的可能性会高一些。
  当然也不无底栖鱼群的可能性。
  就在楚洋思考时,孙庆军开口问道:
  “阿洋,在这里下网吗,我怕我们的曳纲不够啊。”
  曳纲就是拖曳渔网的绳索,两侧连在网纲处,另一端连接在船上的绞网机上,投放长度为网衣长度的30到50倍。
  像闽泉渔1688号上,楚洋他们选用的就是3米的网衣,一般投放曳纲在100到150米之间。
  听起来,这长度似乎都够底拖了,但要注意,渔网在水中时实际上是斜躺的状态,100米的曳纲,在正常拖网车速下,也就是能拖捕10到30米水深的海鱼。
  要对90米以下的深海进行拖网捕鱼,曳纲少说也要投放到400米以上,把绞网机上的缆绳全放出去都不够。
  “不用,这次我们先下笼,把船上的蟹笼全部搬出来。”楚洋决定了,大声喊道。
  没办法,吃完早饭后海面上就刮起了两三级的风,不大声喊大家听不清。
  这个级别的风在陆地上甚至连晾在衣架上的内裤都吹不走,但在空旷无边的海面上,却能使浪花翻涌,令十几米长的渔船产生明显的颠簸摇晃。
  要是风再大一些,达到4到5级,那就能掀起2米以上的巨浪,一般渔船就只能返航了。
  不过根据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内,都不会有超过3级的风,所以不必太担心。
  除非突然发生极端的海上强对流……
  楚洋一声令下,孙庆军指挥着渔夫们,开始往外搬蟹笼和浮标。
  其实深海蟹笼和淡水用的蟹笼差不多,一般是圆形或者方形,无非是笼网更大更结实。
  像楚洋船上的蟹笼,就是规格120*80*60的四角笼,在海捕笼中算小的了,毕竟闽泉渔1688主要还是依靠拖网作业,蟹笼只是顺带的。
  像那些捕捞太子蟹、面包蟹的专业远洋捕蟹船,用的都是1米5以上的大笼。
  最夸张的是白令海峡上那些捕捞阿拉斯加帝王蟹的捕蟹笼,直接是用钢筋焊的,笼网用钢丝绳编成,一个蟹笼都几百公斤重,放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随机带走一位船员作为饵料。
  帝王蟹笼
  再加上环境恶劣,气温低,帝王蟹杀伤力大,所以据作者也没查到的不知名也不权威机构统计,差不多每七名去阿拉斯加捕帝王蟹的吊毛就会有一人死于非命,所以阿拉斯加捕蟹人也被称为世界上风险最高的职业,死亡率超过火药雕刻师。
  当然人家风险高收益也大,跟船出一趟海分成少说十几万,运气稍微好点来上两大笼帝王蟹,那就是几十万。
  楚洋想想都很心动,以后有机会得去看看。
  这边,孙庆军、孙庆雷、孙庆云和张洪涛已经在给蟹笼装饵了,楚洋也拉了条小马扎,坐下帮忙。
  每个蟹笼的笼网中部有一个塑料罐,罐子里就是装诱饵的,孙庆军把之前拖网捕捞上来的杂鱼拿出来,作饵料用。
  楚洋两刀把两条巴掌长的鲭鱼砍成六截,连带着肠子内脏一起塞进塑料罐内,然后把一条100米长的细缆绳绑在笼顶中部的绳扣上,缆绳的另一头连上红色的塑料浮标,这样一个蟹笼就完成了。
  起笼的时候,到时候只需要用锚钩勾住浮标,顺着缆绳把笼子收回到船上就行。
  船上的蟹笼一共就带了15个,楚洋这边刚弄完两个,剩下的已经全被孙庆军他们搞定了。
  “阿洋,那咱们现在开始下蟹笼?”张洪涛有些兴奋地问道。
  这玩意他还没玩过呢,第一次,希望能破个好处。
  “行啊,那就下吧。”
  下蟹笼没啥技巧,就是保持着船速沿着海沟走,每隔二十米丢一个笼子下去,注意看浮标不要脱掉就行。
  放完15个蟹笼,楚洋也没敢走太远,就把船停在了不远处的一处较浅海域,然后开始拖网。
  毕竟这是在海上,谁知道会不会有哪条路过的缺德船,看到浮标后偷他们的蟹笼。
  “起网咯!”
  半个小时后,楚洋站在驾驶舱门口大声喊道。
  伴随着绞网机轰鸣,网囊被再次拉出水面。
  “唉~”
  对着干瘪的网囊,孙庆军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孙庆雷孙庆云脸色也不太好看,这一网算是废了。

  就连楚洋都有些失落,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的看到空空如也的网囊,还是有些接受不能。
  不过他不能表现出来,拍拍手朝大伙笑道:
  “没事,先吃中饭,吃完中饭再来一网。”
  “吃饭吃饭!”张洪涛鼓着掌附和道。
  中午吃的黄焖鸡,两只鸡加起来8斤,再加土豆、胡萝卜、洋葱、灯笼椒,装了满满一不锈钢脸盆。
  船员们每人捧一个不锈钢平底大碗,装半碗饭,再往上浇两大勺黄焖鸡。
  浓稠的鸡汤渗进米饭里,配上炖的几乎化开的胡萝卜和土豆,香迷糊了简直。
  就着啤酒连炫两大碗,吃完继续开工。
  等第二网拉上来,总算是见到收获了。
  哗啦!
  随着楚洋将网兜底部的系绳一拉,鱼群就如同下饺子般落在了甲板上。
  这一网,大多都是种乳白色,体表无鳞,长着张尖牙大嘴的海鱼。
  楚洋从脚边捡起一条放在手掌中,观察数秒后便撇了撇嘴。
  “是龙头鱼。”
  龙头鱼、九肚鱼,鱼肉嫩,无刺,关键便宜,作者巨喜欢吃
  这种鱼有肉无骨,个体一般,口感倒是还行,就是卖不上价。
  孙庆军笑呵呵地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也不错啊,总算有个两三百斤,一千块钱有了。”
  两三百斤才一千多块钱,一斤才合五六块,还是海捕的。
  没错,这鱼价格就是这么贱!


  https://www.dldwx.cc/xs/10361095/191917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