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张四姐大闹温阳县 > 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六回


九十六回为图财双阉下温阳顺母意举家归故里

        治平四年中秋节过后,温阳县忙于迎来送往,人心不安。先是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知县陈廉被朝廷调往忻州定襄县去,紧接着是知寨王进将军也被调走,他去了岚州娄烦县兵寨。在此同时,温阳县水头镇还新增设了一座三千人的禁军兵寨。

        温阳县来了新的知寨和知县。那知寨是从朔州五寨镇调来的一位边关将军。他四十岁出头,姓关名雷,字雨田,乃河东解州人氏,属于大汉寿亭侯关云长的后世子孙。

        只见他:身材魁伟英雄汉,凤眼脂唇二尺髯;

        身贯连环金锁甲,青龙偃月有威严。

        朝廷升温阳县禁军兵寨为御敌先锋兵寨,和温阳县白璧关守军属于同级。御敌先锋兵寨下辖新增设的温阳县水头禁军兵寨。水头兵寨知寨是朝廷新选拔的禁军教头,东京城内人氏,姓曾名琼,字宝璞,三十多岁,生的豹头环眼,粗犷威武,善使一杆长枪。

        只见他:平生首次到山乡,一口龙泉一柄抢;

        奉旨赴任离帝阙,将军单骑下温阳。

        那新来的知县姓陶名通,字达之。四十多岁,乃慈州吉县富豪之家出身,和陈廉是同科进士,原任隰州大宁县知县。

        只见他:娇妻美妾两丫头,傻女痴儿四仆侯。

        红蒜鼻子黄杏眼,山羊胡子凹尸头。

        这陶知县原是个不学无术之徒,不知他靠何运气,竟能得中进士?他在隰州大宁任上没落下个好名声,实在算是个狗官,温阳县人也早有耳闻。那日,在东门外,四姐、文瑞、小玉、廷芳、玲玉、玲芳、贵梅、亮哥、花春英、花廷琼、侯张成、陈二虎以及县衙都头郝宝和衙役郑河、郑坡还有兵寨王进刘剑梅夫妇和王豪他们为陈知县郝美萍夫妇以及春梅、小梅、陈忠、陈平送行时,陈知县曾嘱咐四姐文瑞和花春英他们道:“陶通这个人不只是个贪官还实在是个小人,对他大家可要操些小心才好。”众人点头,大家送了很远很远才洒泪分手。

        过了六七日,大家又一起和都头郝宝送走了他的恩师王进刘剑梅夫妇。

        有诗为证:温阳县里云烟动,遍地黄花挂泪痕;

        漫道雄关声默默,山情水意有深恩。

        又有《阮郎归》一词,专道这王进郝宝师徒二人之离情别意曰:

        温阳秋日送行时,东城闻马嘶。碧泉如泪柳如眉,可知何日归?

        边塞路,笼云烟,梦同何别离?廷芳耳语凤簪儿,谒师驮

        你飞。

        且说这陶知县来温阳县上任之前已是得了朝廷密旨,要他伙同先锋兵寨知寨关雷以及水头兵寨曾琼一起监视护国员外府的动静,有本章可以直接派人进京交给吴相国。所以,他拖家带口来到温阳县后根本不把城西这家护国员外府放在眼里,他不但从未登门拜见崔老夫人以及文瑞四姐,还密请关将军和曾将军商谈监视事宜。他的这一举动早被郑河郑坡兄弟发现,郑河郑坡兄弟觉得事情大有蹊跷,便来到县衙南街郝都头住处悄悄告诉了郝都头,郝都头道:“怪不得朝廷急匆匆调走了陈知县和我的师傅,看来朝廷是对护国员外府起疑了。我们先不要声张,且看看这些人下一步做些什么勾当再作打算。”郑河郑坡点头去了。

        且说这温阳先锋兵寨知寨关雷将军带着水头兵寨的曾琼将军那日从县衙回到县城先锋兵寨坐定,二人商谈陶知县向他们宣示朝廷密旨一事,关雷和曾琼二将军都觉得此事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二将军知道这护国员外夫妇以及护国员外府中的“御鹰”崔廷芳夫妇和仙徒白玲玉白玲芳姊妹二人多年来一直对大宋忠心耿耿,屡建奇功,朝廷为何突然见疑?再说,四仙子何许人也?乃是大宋国尽人皆知的天庭四公主下凡,有无穷法力,岂是凡人能够匹敌的?朝廷此举一旦得罪了四仙子,后果将不堪设想。商议来商议去,二将军决定先按兵不动,待观察一段时间再作道理。商量妥当,曾将军便起身告辞带着同来的六名军士上马径直回水头禁军兵寨去了。

        再说,八月底的一天傍晚,廷芳与文瑞二人从崔家庄帮乡亲们收秋完毕回到府中,晚上,廷芳问小玉道:“那新来的父母官和知寨关将军、曾将军这几天可曾登门来拜?”小玉一听摇头道:“这新来的三个家伙看来都是狗官,他们的胆量也真是太大了,竟敢不把我们护国员外府放在眼里!廷芳,你这个先皇御封的‘御鹰’‘四品带刀护卫’应该将他们绑来给老夫人和四姐文瑞哥赔罪。”

        廷芳道:“娘子说的对,这些家伙真够目中无人的,是该出手教训他们一下了。”

        廷芳又叮嘱小玉道:“你先不要和四姐文瑞哥说,也不要告诉老夫人,明天一早本‘御鹰’就带八九二仙珠先去把那陶知县和关知寨绑来。”

        果然,二日天明,廷芳早早起床,他洗漱结束停当,身带如意錾金枪悄悄带了守在府门上的八九二仙珠向东城去了。

        大仙珠也是每日起的很早的人,廷芳带八九二仙珠悄然离去的事被她看见了,他立即让六七二仙珠看守府门,自己便回去告诉四姐知道。

        四姐虽然醒来,但她想让在崔家庄劳累了几天的夫君多睡一会儿,便也陪着他还未起床。

        忽然,四姐听得帘帐外大仙珠轻声说道:“禀报四仙子,崔护卫一身戎装悄悄带八九二仙珠匆匆出府去了,奴婢觉得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似的。”四姐一听,也情知有异,她立即独自起床掀帘出去,带着大仙珠追出府门。

        廷芳和八九二位仙珠刚刚走到城北沟南桥就被四姐和大仙珠喊住了。

        在返回的路上,四姐开导廷芳道:“只要他们不祸害百姓就好,这是我们对待官府的态度。在姐姐看来,我们还是平民百姓,并不需要他们来参拜。如果今天你将他们绑了,他们会说我们护国员外府仗势欺人,为霸一方。”

        廷芳将四姐的话告诉了小玉,小玉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崔母和文瑞以及天宝和天英更不想这些事。闲暇无事,文瑞依然读他的天书,天宝天英兄妹二人也跟着妈妈和廷芳小玉玲玉玲芳一起腾空驾雾练习各种武艺。

        转眼已到九月底,天气已是一天比一天冷了。一天下午,文瑞和廷芳正在街上闲逛,他们走进一家药店听见店主人和买药的人们谈论城东西曲镇的百姓纷纷上南山开采绿矾的事,说是开采绿矾很是赚钱,温阳县的绿矾已经被收入本朝太常博士苏颂编著的《图经本草》一书,很快就要天下闻名了。文瑞和廷芳正听得有兴趣,忽然,郝都头走进店来,他脸色凝重,一把拉起文瑞廷芳就向外走去。

        药店外还有郑河郑坡兄弟二人,同样是脸色不好。文瑞和廷芳正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际,郝都头告诉他们:“出大事了,大宋朝廷真是忘恩负义!神宗皇帝派来一大一小两个太监钦差,带着三千铁甲卫士怕是要抓捕护国员外府老少所有人等,你们快快回府告诉四姐想办法对付他们吧!”文瑞和廷芳一听都愣住了,他们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事当真?”廷芳问道。“千真万确!崔护卫,你们快快回去告诉四姐吧。

        “哈哈哈——”廷芳不由发出一阵冷笑,他说道:“谢谢诸位,我们这就回去。”他拉着依然有些木然的文瑞转身回府去了。有诗为证:

        运气随时变,朝龙暮蛤蟆;

        伴君如伴虎,无义帝王家。

        原来,在九月初,那陶知县已派出他的家丁以告假回乡探亲为名,赶赴东京汴梁给朝廷上了一封加油添醋的密奏,他在奏章里写道:“护国员外府藏污纳垢,日夜操练神兵,反心已是昭然若揭。”相国吴奎收到这封奏章,便连夜进宫想要面呈神宗,恰逢神宗皇帝在皇后宫中身体不适,已经下旨“不见任何人”,吴奎无法,便将那陶知县的绝密奏章交给了太监总管李宪,要他伺机转交皇上。这李宪接到奏章,便与他手下的一个叫作童贯的十几岁小太监偷看,看了奏章,那童贯神秘兮兮地说道:“师傅,徒儿觉得您要发一笔横财了!”李宪问道:“何以见的?”那童贯道:“师傅没听过这样一首歌谣吗?您且听我唱来。”

        只听那童贯唱道:

        谁家富?谁家穷?要知究竟下河东,河东有个温阳县,员外府邸胜皇宫。

        谁家富?谁家穷?要知究竟下河东,员外背靠摇钱树,夫人手捧聚宝盆。

        “这歌谣,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李宪问道。

        “师傅,这是说书艺人唱的。”

        “你是说咱家可以得到护国员外府里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吗?”李宪问道。

        “是的,师傅。”那童贯说着,小眼睛里竟然放出金光来。

        也是大宋朝廷与护国员外府合该关系破裂,这太监总管李宪看到小徒弟眼里的金光,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歹毒的主意,他让童贯将刚才唱的歌谣写下来,不过,他要童贯作些修改,他授意童贯写成如下的样子:

        谁是君?谁是臣?要知究竟下河东,河东有个温阳县,员外府里坐朝廷。

        谁是龙?谁是凤?要知究竟下河东,金龙柱旁摇钱树,凤凰池畔聚宝盆。

        那童贯会意,马上提笔写就,他对李宪说道:“收拾护国员外府的美差,师傅一定要拿到手呀!”

        “哈哈哈,好,咱家去时一定带着你!”那李宪笑着说道。

        第二天,神宗稍稍康复便来到延和殿处理政事,李宪急忙将陶知县的奏章呈了上去。

        为了不再梦中惊驾,那向皇后昨夜一直未曾合眼,她熬得眼都红了,神宗问明原委,本来更加怨恨那张四姐。现在又看到这样一封火上浇油的奏章,岂能冷静。他脱口说道:“哼,还是吕惠卿说的不错,朕真想废了她的封号,抄了她的家!”那李宪见机会来到,立即跪下说道:“万岁,奴才昨日还得到一首大逆不道的歌谣,奴才不敢隐瞒,请万岁过目。”说着,他从自己的袖口之内掏出那首歌谣双手递给了神宗皇上。神宗看过那歌谣暴怒道:“这歌谣是哪里来的?”“是在市井流传的,据奴才派人详查确是最近几日从河东地面传唱过来的,据说就是出自张四姐之口。”那李宪道。“反了!反了!怪不得皇后夜夜怪梦不断!”神宗铁青着脸,在大殿里踱步。“万岁龙体刚刚康复,千万不可动怒,奴才愿为皇上分忧。”

        “哦,你有什么办法?站起来讲。”神宗转身道。

        “奴才谢过万岁!”李宪站起身来继续说道:“万岁,何不立即下一道圣旨,将那温阳县护国员一家贬为庶民赶出护国员外府去?”那李宪道。

        “朕何尝不想!只是碍于众多老臣,况且太皇太后建在永寿宫中,万一让她老人家知道,如何是好?”

        “再说,那张四姐自诩玉帝四公主,她有通天法力,手下又有御鹰崔廷芳等人,万一她真造起反来,又该如何?”神宗道。

        “万岁,奴才以为万岁可以写一道密旨赐给老奴,让老奴带着五百铁甲卫士悄悄去那温阳县宣旨,夺了那护国员外一家的爵位,抄了他们的神兵利器,老臣们和太皇太后是不会知道的。另外,请万岁再下两道密旨给那天台山和华山的两位真人命他们亲率手下弟子立即赶赴河东温阳县以防不测,如果那张四姐不反便罢,假如她果然反了,奴才料定那紫阳真人和火龙真人两家合力,定可一举擒获叛逆,大获全胜的。”

        “好吧,朕就依你!”神宗皇帝道。

        其实,神宗皇帝如果冷静下来想想,也断然不会相信护国员外一家会反叛大宋,张四姐会唱出那样俚俗而悖逆的歌谣来。可是,此时的神宗皇帝已是圣意愤然,不太理智了,他听了宦官总管李宪的话,果然瞒着满朝文武和太皇太后亲自写下了三道密旨。有诗叹曰:

        天子真龙帝主心,难逃邪祟暗中侵;

        废除护国终遗祸,半壁山河改姓金。

        就这样,那皇宫太监总管李宪怀揣一道密旨藏着御赐的尚方宝剑,和那小太监童贯一起带着五百皇家铁甲卫士悄悄地离开了京城来到了温阳县。

        却说这个童贯,现在他虽是一个少年太监,未来他却是个大恶人。四十多年后的宋徽宗时期,他得到皇帝的信任,竟晋升太尉领枢密院,他权倾一时,作奸犯科,为所欲为,被宋人称为“六贼之一”。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也是获得朝廷爵位最高的宦官;还是第一位代表朝廷出使外邦的宦官……书中按下不提。

        且说这温阳县城内,突然造访的太监和皇家人马早惊动了禁军知寨关雷将军,关雷将军从陶知县处探得口风,他心中明白一定是这个狗官已经暗中使了坏,他愤然返回兵寨便让副知寨王豪迅速告知郝都头,要他立即告诉四姐和文瑞他们。

        那王豪刚刚赶到郝都头的住处,郑河郑坡二兄弟也赶来了。

        事情来得突然,郝都头一听便立即带着郑河郑坡兄弟二人向护国员外府赶去,这才有了他们在药店门外无意中看见了文瑞和廷芳的事。

        关雷将军为何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也变得像王进将军一样成了护国员外府的“朋友”呢?因为他经过一个多月的访问已是认定护国员外府的四姐和文瑞以及御鹰崔廷芳等人不只是上不负皇恩,下不欺百姓的忠良,还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可以不顾一切,可以牺牲一切的的义士,绝对不是什么“存有异心”之人。他十分相信自己的眼光,他已经和副知寨王豪以及水头兵寨的曾琼讲过:“看来,朝廷是一时误会,万岁圣明,总有云开雾散的一天,我们要心明眼亮,像花花寨的英雄们一样,绝不能做对不起护国员外府的事。”

        再说文瑞廷芳回到离护国员外府不远的地方,便看见有四匹战马在府门两边的栓马柱上拴着,还有几名义勇军士,看来是花花寨有人来了。

        文瑞廷芳二人进府来到客厅,果然是花花寨的花春英、花廷琼和侯张成、陈二虎四人来了。这时,老太君、四姐、小玉、玲玉、玲芳、天宝、天英已是都在客厅。礼毕,文瑞、廷芳将郝都头的话说了一遍。四姐道:“我们已经知道了,看来这忘恩负义的大宋朝廷确是要对我们下手了!”“真是令人恼火,不如我们反了吧,四姐,姐姐,各位英雄,朝廷不仁,休怪我们不义,我们不如索性造反,拿了钦差,杀上京城,找那万岁天子和太皇太后问问,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廷芳已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

        “不可!廷芳,你们听大娘说,为人做事不可再一再二,你们万万不可再舞刀弄枪大闹起来!”老太君道。

        “大娘的意思是我们就这样任由他们摆布?想封我们时就封什么‘护国员外’、‘老太君’、‘夫人’和什么‘御鹰’,想欺负我们时就派人来抄家灭族?”廷芳道。

        “廷芳文瑞,大娘问你们,你们说我们护国员外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呢?”老太君问道。

        “当然是忠臣了,如果是奸臣我们也就不冤了!”文瑞不等廷芳说话,他气愤地答道。

        “受点冤屈就要造反,就要起兵杀上京城,这能叫忠臣吗?”老太君脸色严肃起来,语气有些凌厉!她接着说道:“先皇隆恩,包大人厚意,赦我家死罪,给我们加官进爵,我们应当誓死以报大宋之恩,怎能一不如意,受点委屈,就满口怨言,轻言造反呢?”

        “这……”廷芳无语了。

        “母亲……”文瑞跪了下来。

        “老身已经和四姐春英他们说了,谁要造反,老身就立即碰死,免得到了阴曹地府,没脸见你的父亲!没脸见包大人!”老太君说着,她拄着龙头拐杖站了起来。

        “老太君息怒,我们不造反就是。”花春英、花廷琼、四姐、小玉、玲玉、玲芳以及侯张成、陈二虎都跪了下来一起说道。

        “奶奶,我们不造反,他们不会杀了我们吧?”九岁的天宝、天英跪在母亲身边,眼睛里噙着眼泪,抬起头看着奶奶问道。

        “孩子们,忠臣是视死如归的,他们要杀便杀!在这大宋朝,我们崔家的人是宁死也不造反的。”老太君弯腰叮嘱两个孩子道。

        “呜呜——”两个孩子,用小手揉着眼睛哭了起来。

        “不哭,不哭,崔家的后代是坚强的,是不会在奸臣和贪官面前掉眼泪的。”老太君放下手中的龙头拐杖,蹲下身来,去哄两个孩子。她又对众人说道:“大家不再造反就好,快快起来。”四姐、文瑞、廷芳、小玉、玲玉、玲芳、花春英、花廷琼他们都谢过老太君,先继站起身来。

        有诗为证:老妪犹知报国恩,厅堂铭刻耀崔门;

        想那后世梁山主,鸩酒樽前忠义存。

        四姐坚持要花春英他们不要卷进这场是非中来,府门外送他们走时,四姐告诉花春英和花廷琼二人,我虽然不和朝廷兵马厮杀,不反大宋,但和那神宗皇上,和那太监钦差,和那新来的知县开个小小的玩笑还是一定要的。四姐告诉花花寨众英雄,以后有事还是到崔家庄来,这个护国员外府,明天就不存在了。花春英他们叹了口气,眼噙热泪上马而去。

        城里人都私下议论这件事,可是那钦差住进县衙,被那陶知县肉山酒海地招待着,还未采取任何行动。看来,他们在等待两山真人的到来。

        傍晚,贵梅和磨镜子亮哥,祥林和妻子芝兰,郝都头和郑河郑坡兄弟,还有那清真观的张发印道长,崇胜寺的咏公大师都来到护国员外府,只见府门大开,一切如旧,只是不见一个人影……

        “四姐他们举家逃走了?”

        贵梅这样想。

        所有人都这样想。

        只是那太监钦差和那阴险的父母官陶知县还蒙在鼓里。

        众人不知,就说成“逃走”也罢。

        其实,是四姐他们听了老太君的话,为了避免和那钦差,那五百皇家卫士,那陶知县以及那两山真人等众发生正面冲突,落个反叛的名声和伤及无辜百姓,便作起缩地法来,带着六十九岁的老太君和众仙珠仙宝举家离开了温阳城,回到崔家庄旧宅去了。

        二日早晨,护国员外府门外,人喊马嘶……那太监钦差李宪童贯师徒终于等来了天台山和华山的人马,他们调动温阳先锋兵寨的所有禁军包围了护国员外府,当然那关雷将军和副知寨王豪也不得不来。

        那紫阳真人和火龙真人各带二十四名高徒,前来助阵,说是怕张四姐他们动起武来,杀死钦差,又一次“大闹温阳县”。实际上,他们心中清楚,掌上明白,一切都在他们的测算中。

        且看那先来的紫阳真人如何模样?有《七律》一首为证:

        乌须玉面紫衣撩,背上葫芦大至腰;

        出道南宗金柄剑,入禅明性铁蹄骁。

        腹中聚够天然火,袖内藏全赤翅雕。

        奉旨亲征员外府,拖延半日乐逍遥。

        再看那后到的火龙真人如何模样?

        也有步前韵《七律》一首为证:

        赤须赤面赤衣撩,背上尘毫垂至腰;

        带把雌雄三断剑,骑匹湖海两飞骁。

        陈抟老祖为师傅,华岳新尊掌火雕。

        奉旨亲征员外府,存心敷衍乐逍遥。

        “护国员外一家出来接旨!”那陶知县在马上高声喊道。

        府内无人应声。

        “御鹰崔护卫出来接旨!”那陶知县又喊道。

        府内依然无人应声。

        “李老太君出……”

        “别喊了,进去看看。”那小太监童贯打断了那陶知县沙哑的喊声,他一挥手,早有数十名皇家卫士冲进了府中。

        “报告钦差大人,府内空无一人。”那几十名卫士出来向两个太监禀报道。

        “跑了?算便宜了你,抄家!”那太监钦差李宪挥手喊道。

        众卫士得令,纷纷呐喊着冲进府去。

        那两个太监和陶知县骑着马也随后跟了进去,他们不顾两位真人“不可!”“不可!”的喊声。

        府内珍宝很多。一箱一箱都很快摆在了陶知县和两位钦差面前。那聚宝盆被端来了,那摇钱树也被连根挖了出来。

        精美的金银玉器也被一筐筐抬了出来。

        那李宪将一块银子放进那聚宝盆中。霎时,一盆银子堆了起来,他乐得哈哈大笑。他下令卫士们抬走宝物,他和那陶知县一起上马也随后走出府门来。

        “两位真人,这两箱宝物,请你们带回山去,权作宝山香火之资。你们可以带弟子回山去了,皇上那里,咱家会替二位复命的。那护国员外和崔廷芳一家既然逃走,咱家也懒得去管。”那李宪让军士抬过两箱珠宝对那两位真人说道。

        “珠宝贫道不要,请钦差大人好自为之。”那火龙真人说了一句,和紫阳真人一起带着众位弟子拨转马头出城归山去了。

        “不识抬举的死道士!”那钦差李宪骂了一句,要将那两箱珠宝赏给关雷将军,关雷将军辞谢不要,他便赏赐了那陶知县,并令那陶知县将护国员外府大门贴了两根封条。

        看看贴好的封条,钦差李宪和那小太监童贯二人相视一笑,他们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完全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他们辞别那陶知县和关雷将军带领着五百皇家卫士抬着那数十箱宝物兴冲冲出城回京去了。

        温阳城的百姓们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吐着口水,他们思念着护国员外一家。

        这才是:孝妇如姑意,心藏先帝恩;

        阖家归隐去,空府有余温。

        ;


  https://www.dldwx.cc/xs/21467/1113528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