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极品县令 > 第四节 房府对论

第四节 房府对论


张鸿刚走到房府门口时,大叫坏了。自己那副曹植的真迹落在马车上了,难道自己空手进房府,思索着,房府的大门打开,里面走出一人,见到张鸿站在门口徘徊,就急忙问道:“贤侄既然到了房府,为何不进来!”

        张鸿抬头一看,竟是在静安县有数面之缘的房麟,便上前拱手说道:“鸿见过房大人!”

        房麟笑道:“不敢,不敢!你现在是太子府詹事,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房府主簿,怎敢受此大礼!贤侄是肯定来找房相,快进来吧。房相知道你有心来看他,一定很高兴的!”

        “那劳烦房大人给鸿领路!”

        房麟微笑着引领张鸿缓步走在房府大宅内,张鸿看着朴实的构造,简单的花园凉亭,心中对房玄龄更对了一份尊敬,自己以前在图书馆查资料时,就看了房玄龄的生平事迹,他的确配得上“贤相”二字。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多次随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秦王登基成帝后,综理朝政,监修国史。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一生兢兢业业,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比起来就差了许多,长孙无忌在大隋乱世,看见李家有问鼎中原之势,就将年仅十三岁的妹妹下嫁给当时十七岁的李世民,这一步棋他明显走对了。日后李世民做了皇帝,自己的妹妹也贵位皇后,自己的外甥尊为太子。自己集开国功臣、皇亲国戚、辅国重臣等要职为一身,权势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超过了房玄龄,在高宗时,长孙无忌更左右朝政,目无君王。利用房遗爱谋反一案,将房家推向万劫不复的地步。长孙无忌此生虽然风光,可他对百姓的贡献极少。张鸿便对他无太多好感。

        当张鸿走进房府大堂时,就看见一身穿三品官府的官员坐在一旁,与坐在主人位置的房玄龄品茶。心里带着疑惑,恭敬对房玄龄说道:“学生张鸿见过房相!”

        房玄龄放下手中的茶杯,上下打量着张鸿。张鸿一身蓝色的锦袍,腰间金丝玉带,还系带着一块光泽明亮通透的上好古玉,面如冠玉,朱红齿白,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但眼神中对自己十分的尊敬,不禁叹道:“果然是一表人才,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那三品官员也笑道:“的确是一表人才,房相的眼光,如晦不得不佩服啊!”

        张鸿心里一惊,暗道:“难道他就是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的一代良相杜如晦。”心中打定主意,张鸿转身抱拳说道:“学生张鸿见过杜尚书!”

        杜如晦点头说道:“好!你就是房相向皇上推荐的新任太子府詹事张鸿?果然没有让皇上和房相失望,对了,你可去吏部报到没有?”

        张鸿道:“学生刚来京城,还不知道吏部在数面地方!”

        “原来事这样,也好,等会本官将去吏部,顺便也把你带上。“

        张鸿躬身说道:“多谢杜尚书!“

        “呵呵,不用,你只要日后好好规劝太子向善,这就足够了!“杜如晦言罢,又对房玄龄说道:”听说皇上想换回李靖大将军,不知可有此事。“

        张鸿一听他们在议论朝里的事情,急忙说道:“既然两位大人有要事相商,那么学生就告退了!“

        房玄龄见张鸿如此识大体,心中赞赏道:“不卑不亢,对事情的把握又恰到好处,若多加磨练。日后定是一块美玉!“便出声说道:”贤侄来看本相,本相必当尽地主之谊,贤侄在府中用过晚饭再离开可好?“

        张鸿哽咽的说道:“多谢房相厚爱,那么学生就不再推辞了,厚着脸皮留在房府内!“

        杜如晦笑道:“张大人客气了。本官听说张大人作诗一绝,今日有幸遇见张大人,还望张大人赋诗几首,让我也开开眼界!“

        张鸿一听要作诗,头都大了,自己又不是文科出身,肚里那些诗没有几首,正在自己为难之际,突然开口说道:“学生已经立誓日后再也不会作诗,除非等到我大唐驱逐突厥五百里,学生才会赋诗!“

        “好!好一个驱逐突厥五百里!“房玄龄击掌喝彩道,又转头对杜如晦说道:”既然张贤侄有如此抱负,杜兄就不要再为难他了!“

        杜如晦大笑三声说道:“呵呵,是本官的不是了!张大人有如此抱负,真乃大唐之幸啊!有张大人做太子府詹事,太子无忧矣!“

        张鸿默默叹道:“看来历史还是朝着固定的方向发展,这杜如晦真的是保太子派的杰出代表,他死后,自己的儿子和城高阳公主跟随李承乾一起造反,真是有什么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想到这里,张鸿心里一紧,自己现在也可以算是太子的人了,自己面对未来,自己该怎么办,是向李世民揭发太子造反,做矣忠臣,还是跟随太子一起造反,做开国功臣?想到这里,张鸿顿感全身无力,自己如今已经卷进日后李承乾造反的漩涡中,自己要是一步走错,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自己万不可以大意,看来自己以后的路真的不平坦,要想继续活下去,继续向前走,自己将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稳住太子,不要让他做傻事。

        房玄龄见张鸿久久不语,奇道:“张贤侄有什么心事吗?”

        张鸿连忙摇头说道:“学生是在想太子殿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主子!”

        房玄龄唏嘘道:“太子爷虽然生性顽劣,但不失人君风范,说起来惭愧,我那不肖的二子时常与太子打混在一起,十有八九是这逆子带坏了太子爷,真是家门不幸啊!”

        杜如晦站起身来,轻拂胡须,劝道:“房相勿需自责,下官听闻皇上有意把高阳公主许配给二公子,真是可喜可贺啊!“

        房玄龄尴尬的挥手说道:“如晦兄,千万不要在取笑小弟了,关于我那逆子与高阳公主的婚事,我改日一定禀明圣上,请求皇上收回成命。”

        张鸿一直站立在一旁,没有开口说话。静静听着这两位千古名扬的“贤相”讨论着大唐的未来。张鸿现在才明白什么叫住一心为民,他没有想到当房玄龄说到甘肃闹蝗灾,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情况时,不禁老泪纵横,令张鸿感动不已。

        时间流逝飞快,片刻就到了黄昏。房玄龄抬头看见略微泛红的天际,说道:“没有想到说着就到黄昏了,如晦兄和张贤侄一定要留下吃顿饭才行!”

        杜如晦笑道:“房相,下官真的还有事,要去吏部一趟,最近皇上为幽州的事情伤透了脑筋,我要去吏部办理魏征去山东任职的公文。”

        房玄龄瞧着杜如晦苦笑的表情,问道:“你是兵部尚书,怎么管到吏部去了?”

        杜如晦摇头叹道:“一言难尽啊!改日再与房相细说,时候不早了,下官就先告辞了!”

        张鸿见杜如晦要闪人,自己立马拱手对房玄龄说道:“学生也要去吏部报道,还望房相海涵,学生就此离去了!”

        房玄龄看着两人大有一去不回头之势,说道:“也罢,你们既然都有公务在身,本相就不强留了!”

        张鸿道:“那学生改日再来房府打扰,还望相爷不要见怪!”

        房玄龄笑着点头说道:“房府的门永远为贤侄敞开,希望日后贤侄可以为我大唐社稷出份力!”

        张鸿道:“为国为民,学生义不容辞!”

        房玄龄望着张鸿坚毅的表情,口中喃喃道:“大将军,你可知道朝中局势异常复杂,我万万没有想到长孙无忌竟然会提前发难,还望你早日班师回朝,以解京中之危!”

        ;


  https://www.dldwx.cc/xs/30004/1616004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