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新一战风云 > 第八十七章 1888小插曲

第八十七章 1888小插曲


1888年1月21日,柏林皇宫迎来了一位贵客,不是别人,正是特蕾莎的生身父亲特申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大公。

        他此时来柏林当然和威廉无关,因为他还不知道特蕾莎的事情。大公来柏林是为了自己的晋升仪式,原来德国陆军部要授予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德意志陆军元帅的军衔,以表彰他对奥地利陆军改革所做出的贡献。

        作为奥地利的元帅,同时又兼任德国元帅,大公是“前无古人”的第一人,也是“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人。

        此时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已是年届70岁的老人,不过他和威廉一世皇帝一样老当益壮,精神矍铄,十足的军人气度,要知道他也算行伍出身,从军的资历和威廉一世皇帝有得一拼,至于在军中的影响力则自然要大大高过后者。毕竟他是那个时代曾经单独指挥过大会战的为数不多的将领之一,更何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柏林皇宫,由陆军部长主持仪式,皇帝本人亲自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授衔。授衔仪式结束后,皇帝又和大公闲谈了一阵,其间,威廉作为皇帝的侍从武官一直站在皇帝的身后。望着这位表情严肃的老军头,威廉的心中充满了亲切的感觉。

        自1887年下半年以来,威廉皇帝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威廉在很多场合都是以侍从武官的身份侍奉在自己爷爷的身边。

        在1888年春季到来的时候,皇帝的在患上流感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一周后老人家在柏林皇宫安详的去世了。

        威廉的父亲,皇太子弗里德里希亲王继承了普鲁士王位并按照德意志联邦宪法成为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也迅速按照程序被册封为皇储。

        远在美国的特蕾莎很快通过新闻以及和威廉的通信得知了皇帝去世的噩耗,以及皇室的变动。她觉得去奥地利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威廉成为皇储后无论权势还是地位都大大提高,对于自己的婚事也将会有更大的发言权。

        一个月以后,正在蒂罗尔渡假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忽然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仔细阅读了几遍信件后,大公将信将疑地对伊莎贝拉母女二人发出邀请,希望她们能来维也纳和他本人见上一面。

        1888年5月,特蕾莎和母亲伊莎贝拉从美国阿瑟港登船,经过30多天的航行抵达奥匈帝国在地中海的最大港口里雅斯特。大公已经派出专人在此等候她们。于此同时,威廉的父亲,刚刚登上的皇位的弗里德里希三世皇帝被检查出喉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一天后,特蕾莎和伊莎贝拉乘坐火车抵达维也纳。伊莎贝拉小的时候曾经来过这里,给她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多瑙河的河水是蓝色的。从小生活在多瑙河边上的她第一次知道了,这条欧洲最长的河流在不同的流域河水竟有着不同的颜色。

        这是她离开布达佩斯后三十年年来第一次踏上故国的土地。而这三十年却是奥匈帝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

        “这是茜茜公主和施特劳斯的时代,风中飘散着鲜奶油咖啡、李子蛋糕和匈牙利红焖牛肉香味的时代,耳边萦绕着圆舞曲和波尔卡天籁的时代,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的黄金时代。

        当然,也是这个黄金帝国和它那如玫瑰般耀眼的年青帝王——弗兰茨·约瑟夫,一同走向衰落的时代。”

        ——《巴伐利亚玫瑰》作者:FazoR

        特蕾莎和伊莎贝拉对正在走向衰弱的帝国自然浑然无知。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在确定了两人的身份后,感慨万千。三十年前他曾经无比热爱的女人离他而去,以至于在妻子去世后,他亦无意再娶,鳏居至今。三十年后的今天,他终于又见到了曾经挚爱过的那个女人,虽然两人都已经逝去了往日的光彩和容颜。此时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已是年届70岁的老人,伊莎贝拉也已经50岁。

        在得知特蕾莎真的是自己的女儿后,大公的情绪异常激动而兴奋,这多少冲淡了他对于伊莎贝拉这些年来遭遇的伤感之情。

        在塔洛卡宫的客房里,特蕾莎和伊莎贝拉愉快得生活了一个星期。这期间,她们每天都和大公见面。当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了解到特蕾莎的情况后,真的不敢相信德国的威廉王子爱上的那个平民姑娘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本就打算为特蕾莎谋求贵族出身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这下更加坚定了当面向约瑟夫皇帝陈情的决心。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不仅是哈布斯堡皇族,更是奥匈帝国军队的灵魂,正如他的父亲卡尔大公、施瓦岑贝格亲王和拉德茨基一样,他的雕像也被树立于维也纳街头。他们四个人的历史和整个19世纪奥地利军队的光荣紧紧连在一起。

        大公还是帝国内的第二有钱人(当然第一有钱人还是皇帝本人),大公继承了父亲卡尔大公在波西米亚的大片庄园,足足有2000多平方公里,比威廉未来要继承的普鲁士王室领地还要大上一倍。此外,大公还从以故的妻子那里继承了巴伐利亚的一座宫殿——夏宫和一处葡萄园。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无论出身还是实力在当时都是奥地利最有权势的人,在大部分的政治决策中,他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平庸的皇帝。

        约瑟夫皇帝的才能虽然平庸,不过却是个勤勉而忠于职守的人,因此他才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对于特申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请求,仁慈的皇帝没有进行任何阻挠。很快,特申公爵有一个美丽私生女的故事传遍了维也纳,当然人们还知道了这个名叫特蕾莎的女人竟然就是德国皇储威廉的心上人——那个出身孤儿院的传奇女孩。

        特蕾莎是特申公爵私生女的爆炸性消息通过德意志帝国驻维也纳使馆以官方的形式传递回帝国外交部,病榻上的弗里德里希三世皇帝和已经升格为皇后的维多利亚公主商量着对策——他们现在依然有权力给威廉强制安排一门婚事,如果他们有足够决心的话。

        德国不允许一个出身不清白的女人成为未来的皇后,但如果这个女人是奥地利的公主那就需要考虑一下了。

        普鲁士贵族们包括俾斯麦在内虽然都不赞成这桩婚事,可特蕾莎的父亲是特申公爵,是奥地利仅次于皇帝的第一号实权人物。如果强行对威廉施加压力,那么结果不仅仅是换一个皇后的问题,很有可能影响到德国和奥国的邦交,这可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反过来说,如果接受特蕾莎,即便不考虑其母亲的遭遇,英国和俄罗斯的态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事已至此,威廉已经不能再韬光养晦隐藏实力了。他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再有一个多月就要因喉癌去世,在此关键时刻,一定要让国内的各派政治势力保持冷静,以免节外生枝对自己登基造成麻烦。

        威廉先是和自己的父母深谈了一次,其实无论弗里德里希三世皇帝还是维多利亚皇后都是爱威廉的,只不过生在宫门身不由己,国家的利益大于个人的感情。威廉从巩固德国和奥国的联盟关系出发,并结合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阐述了这门亲事不仅符合全体德意志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英国的利益。他说,弗里德里希大王迎娶了一位来自哈布斯堡的公主,虽然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的,但大王为普鲁士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德意志帝国的威廉所要做的便是重复弗里德里希大王的故事,为全体日耳曼人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皇帝和皇后最终被说服了。

        接着,威廉又找到俾斯麦,进行了一番利益交换。威廉许诺如果自己登基,那么俾斯麦阁下将会继续担任首相,直到他想要退休的那一天。

        俾斯麦本人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此刻他最担心的就是病榻上的皇帝和维多利亚皇后强行把他从首相的宝座上赶下来,代之以“*”的头号人物内政部长斯托恩侯爵。

        要说威廉的储君地位如今已经是不可动摇的,老皇帝在临终前特意将威廉和俾斯麦两人叫到身边叮嘱了许多话,因为当时威廉的父亲弗里德里希三世已经出现了一些症状,而且也不再年轻。

        这样的一幕很有点临终托孤的味道,俾斯麦安能不知。

        在威廉表明支持他继续担任首相后,俾斯麦不再犹豫,迅速将舆论平息下来,并安静地等待弗里德里希三世皇帝的驾崩。抱着同样心情的还有远在维也纳的特蕾莎和她的母亲。

        诚如历史上发生的那样,1888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三皇之年”。6月底,威廉的父亲,在位仅99天的弗里德里希三世皇帝陛下因病不治而在柏林皇宫中去世。当晚,在宫廷大臣和普鲁士宰相的主持下,威廉接过普鲁士国王的权杖。三天后,加冕帝国皇帝。

        一个第二帝国的崭新时代,一段全体德意志人的光辉历程就此拉开序幕。

        ————————————

        马上电脑就能搬过来了,下周起应该能恢复正常更新,请诸位安心等待。

        ;


  https://www.dldwx.cc/xs/30007/1616006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