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三国之千娇百媚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显文采书法惊人

第一百二十八章 显文采书法惊人


刘恪的名帖投进卢府的时候,卢植正在和太傅马日磾,卫尉杨彪,太学祭酒韩说,虎贲中郎将孔融,大将军府主簿陈琳等人讨论经学,听到刘恪投帖拜访,卢植顿时就愣住了。

        杨彪听到刘恪求见,顿时满脸促狭的看着卢植说道:“没有想到子幹(注:卢植字子幹。)竟然和恶徒刘恪相熟,我若没记错,这恐怕是这位小王爷进京后的第一次拜访吧!”

        面对好友的戏言,卢植是满脸的尴尬,他有心让下人拒绝了刘恪,但是这又于礼不合,还是位于上首的马日磾及时替卢植说道:“德阳殿宫宴,这位小后生口齿伶俐,倒不如让他进府,看看他有什么要说的!”

        马日磾的话,让卢植有了台阶下,立刻,他就命人带刘恪进府,而杨彪等人虽然不喜欢刘恪,但也都想看看刘恪跑到卢植府上要做什么。

        刘恪跟着卢植府上的下人兜兜转转,走进客厅的时候,这才发现马日磾、杨彪,这两位他在德阳殿酒宴上都见过,所以面熟,其余人刘恪虽不认识,但是想来身份也不会低。

        忍着好奇,刘恪恭恭敬敬的向卢植行了一礼,然后就说道:“尚书大人,恪今日前来叨扰,乃是奉家父之命前来拜师求教,还请尚书大人能够收下不才。”

        这时,杨彪等人脸上的戏谑之意更甚,而直接面对刘恪的卢植,却是不知当如何应对了。最\\快\\更\\新\\就\\在黑\\岩\\阁

        尽管觉得尴尬,卢植却还是接过刘稚写给他的书信,等他看完信,脸色略微缓和了下来,再看向刘恪的时候,眼神也温顺了许多,“中山王的信笺,我已经看完,按说我在涿郡之时,也和你父王算是故交,只是我已经多年不曾收徒教学,所以这拜师求教之事,我看还是罢了!”

        卢植明显是不想收刘恪为徒。

        其实在看到杨彪的时候,刘恪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拜师求学恐怕会出现麻烦,按说,他也不是多么想拜卢植为师,但是现在,拜师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刘恪不能落了这份颜面。

        试想,他堂而皇之的求学拜师,最后被人当众拒绝,这要是传出去,只怕会让整个洛阳城的人耻笑。

        念及此处,刘恪理了理情绪,然后平静的看向卢植,“尚书大人不愿意收我为徒,这本无可厚非,只是这究竟是尚书大人本意还是尚书大人碍于他人情面?如果是尚书大人觉得恪资质不够,不愿意收我为徒,恪自然没话说,但若是因为其他的人而不收徒,这恐怕有些不像尚书大人的为人处事了!”

        刘恪话虽是对着卢植说,但是谁都能听得出来,他这是在针对杨彪,而杨彪自知理亏,所以也没敢搭话,前些日子那场舌战,杨彪可是记忆犹新呢。

        杨彪不说话,却将卢植给坑住了,卢植总不能告诉刘恪,确实是因为杨彪的缘故我才不愿收你为徒,事情虽然是这样,但如果他真的这样说出来,只怕次日整个洛阳城要耻笑的就是他了。

        无奈之下,卢植只好故意为难道:“既然你心意不改,好,就看在你父王千里写信的情面上,我给你出三道题,如果你能够答上,那么我自然会将你收在门下,如若不然……”

        卢植没有继续往下说,但是话里的意思却明显摆着。

        刘恪倒也不怵,反而自信满满的说道:“既如此,就请尚书大人出题!”

        卢植乃是当朝名儒,出题自然是引经据典,不过他看刘恪年纪轻轻,也没有故意刁难,而是从《礼记》之中挑选出一段,让刘恪解释。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卢植说完原文,刘恪略微沉思片刻,就躬身答道:“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得到体现;教育训导,使风俗端正,没有礼就不能完备的推行……所以才会有圣人制礼来教导人们,使人们有了礼,然后用礼,将人与禽兽区别开!”

        刘恪翻译完,就看向卢植,卢植点了点头,中肯的说道:“这几句话,你解释的尽管粗浅,但是以你这样的年纪,就能记住这些,显然已经不错了,不过我之前说过,必须回答三道题才能入我门下,所以……”

        正当卢植准备出第二题的时候,杨彪却了站出来,“子幹,小王爷身份尊贵,我看这第二道题,就由我来出吧!”

        说着,杨彪也不给卢植拒绝的机会,就直接对刘恪说道:“我这里有个字谜,若你能答上,子幹兄收你为徒,我就不再阻拦。”说着,杨彪就将谜题说出,“下楼来,金簪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恰巧,这个字谜刘恪曾经看过,所以他想也不想的就答道:“谜底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刘恪几乎未作任何思考就将谜底说出,却将杨彪吓得不轻,而卢植、马日磾等人更是惊讶不已,要知道当初他们猜这个谜题的时候,也是费了好一会儿时间才将谜底猜出。

        经义,智力,这两关都没有难住刘恪,而刘恪的表现也渐渐引来众人的赞赏,就在刘恪期待第三题的时候,孔融站起来先自我介绍了下,然后说道:“经史固然重要,但是辞赋文采也不能差,我给你半个时辰思考,你写出一篇辞赋出来就算你过关!”

        孔融的话几位公正,是以卢植、杨彪都没意见,只是谁都不相信,小小年纪的刘恪会写出什么传世名篇出来。

        刘恪自然是不会写辞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借别人的,心里面暗笑着,刘恪就向卢植要了笔墨,随手铺开一段素锦,刘恪提笔就往上面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一曲《别赋》,提前问世,但是让卢植等人震惊的却不仅仅是这首辞赋,看着素锦之上那行云流水般的字体,满堂高坐,无不震撼,尤其是喜好书法的马日磾,更是失声问道:“此乃什么字体,创于何人,竟然比钟繇钟元常的小楷字体还要舒服!”言下之意,却是夸刘恪这幅字已经能和当世书法大家钟繇相媲美了。

        刘恪微微一笑,只轻轻吐出两个字“行书!”


  https://www.dldwx.cc/xs/43479/2226281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