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大唐:穿越之我是武则天 > 第6章 着手科举

第6章 着手科举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李治依旧是日日来立正殿看望武照和王皇后。有时,王皇后也会讽刺武照几句,她也一一收下,只是伏低做小。武照也不往心里去,毕竟这些事她心里都有数,王皇后的下场也好不了,现在就只等生下孩子册封昭仪后一块和她俩清算。

        折服于立正殿的这些日子,武照可没有光闲着养胎。首先她夜以继日地整理出了一份科举取士的计划书。历史上科举始创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目前的科举还如同两三岁的小儿,不受世人重视。武照作为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对这些自然是异常清楚,她庆幸的是正是现在的科举科目繁多,制度不完备。目前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字等五十多科。而明算、明法等却不受人重视。所谓明算、明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学和法律。武照作为一个现代人,自是知这两科的重要性。所以,在所出试题主要分为5个模块。第一部分是明经,共5题,占比10;第二部分是明法,共5题,占比20;第三部分是明史,共5题,占比20;第四部分是明算,共5题,占比30;第五部分是策论,共1题,占比20。由于目前朝堂紧缺人才,所以她计划最近几次的科举一考定胜负,采取前世事业编公务员的考试形式,先笔试再面试,最后张榜公示录用者名单。

        其次,武照还找来了长安一家可以印刷书籍的书斋的掌柜,与其签订了一份合约。武照准备为即将出世的孩子准备儿童读物了,当然同时整个大唐的儿童都会受益。最重要的是当这些被她思想灌溉的孩子长大了,定能为她所用。武照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博雅书斋的掌柜本是不愿,一介深宫妇人手里能有什么好书,做一个雕版花费不低,若是印出的书籍卖不掉,这个损失估计这位美妇不会补偿,可他最终也没敢反抗。他不像其他书斋背后有靠山,他的东家就是一纯商人,之所以能在大长安存活,全是每年给大人物上供的原因。而武照看中的也正是这点,背后没有直接朝堂利益关系好啊,这样就能放心收为己用了。

        当然武照也不是那以势压人的主,她点拨博雅书斋的于掌柜雕版成本虽高,但是若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最后镶嵌在印刷板上会如何?于掌柜听完此话,先是愣怔了一会,随即大呼娘子聪慧。也顾不得武照的书是好是坏了,行了一礼便匆匆回去做改进实验了。武照微微一笑,心道这才是哪,等我的童话故事集和成语故事大卖时,才叫你合不拢嘴,乖乖来求我写。

        干完这两件事,武照就专心写她的儿童故事和成语故事了。有穿越技能的加持,写起故事来便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六月下旬的一天,太阳西沉,空气中仍旧夹杂着几丝暑气。在太原府府衙公示墙边聚集着一群人叽叽喳喳,这些人大多是书生模样,也有一些人装扮普通。走近一些,就听一位富家公子打扮的少年说:“朝廷怎会下这种招考文书?谁不知这科举历来就如同个摆设,那些穷家小子恐是连字也不识,还幻想一招得中光宗耀祖,简直是笑话。”他身旁的同伴紧接着附和:“谁说不是,这朝堂选官一向是由士族推举,如今这又是何意?”

        “看来朝廷这次又要开科取士了!林兄,我们的机会来了!”一位读书郎兴奋地对着同伴说道。

        “以张兄的文采此次定能榜上有名。”林枫也表现得极为激动。

        “可是,这次科举明算占比不小,我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那位张姓学生又有点忧心忡忡。

        “张兄不必忧虑,现距离朝廷此次科举九月十五还有两月余,张兄可去寻一位擅长明算老师再钻研一番,到时定金榜题名!”林姓学子安慰道。

        “不知狄兄此次可会报名应考?”那位林姓学子又问道。

        “目前朝廷科举举行时间不定,若错过此次机会,我等寒门学子不知何时才能出头。”这位姓狄的学子说道。没错,这位狄姓学子正是日后名震大唐,千古留名的狄仁杰!

        “明算一科不足为惧,我等虽不擅长此科,但也不必惧怕。我等不擅长,他人未必如我们。况且正如林兄所言,还有两月余时间,足矣。”狄仁杰说罢便离去。林枫和张之明也紧随而去。

        “走走,赶紧去报名,报名时间就三日,去晚了人就多了。”有人边说边往府衙挤去。

        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不忿,众说纷纭。而这样的场景在大唐各州府上演。为了防止有人滥竽充数,考试还是要收取一部分费用的,但是也都在读书人家的可接受范围内。

        大唐各州府的这番热闹,武照自是不知,现在成语故事已经完稿,她又埋头专注第二本书:童话故事。不过前段时间朝堂上的风波她倒是清楚,无非是那帮老臣反对科举取士,理由是大开科举,广纳寒门会致使朝局不稳,还有就是科举历来以明经和进士科为主,而这次科举明算和明法却占比颇重,所取之士定都是些不学无术、投机取巧之辈云云。

        等这些老臣聒噪完之后,李治便问道:“前些日子,西北西南有几地县令出缺,尔等哪位愿为国分忧,自请去边陲保家卫国,安邦富民?”

        顿时朝野上下无人再言,刚才那位还慷慨激昂的臣子竟悄悄往队列挪步,生怕李治瞧见他一般。可是越怕什么就来什么。

        “萧爱卿,你如此忠君忧国,不如就由你去西北为朕驻守边防可好?”李治说话时脸上似乎还挂着几分笑容,略一停顿又道:“我记得萧小郎君还未入仕,换他也可。萧爱卿以为如何?”

        这位萧守义出自兰陵萧氏旁支,平日里大本事没有,整日里跟着萧氏的几位官员奉承,狗腿的一批,李治早看他不爽了。偏偏长孙无忌和兰陵萧氏一系势大,他本人也没让李治抓住小辫子,还动不得他。

        “陛下明鉴,臣愚钝,不堪当此大任,犬子更是顽劣。刚才是臣胡言乱语,没有理解陛下的一片良苦用意。”萧守义赶忙对着李治躬身拱手,小心翼翼地说着。

        “朝堂之上岂是你能胡言乱语的地方,罚官降两级。其子顽劣,回去好生教导,不经科举,不可入仕!”李治脸色明显阴沉下来,他巡视一圈又道:“还有谁想去边陲之地为朕解忧?”

        众臣子的头更低了,只有长孙无忌抬头看着李治。

        李治一见长孙无忌跃跃欲试的样子,立马起身离开,一甩衣袖留下一句:“尔等当官不为民,却日日与朕唱反调,羞矣!”

        大太监张富瞬即反应过来,大喊一声:“退潮。”也快步追随李治而去。只留下一干大臣面面相觑。长孙无忌叹口气对褚遂良道:“陛下长大了,也罢,科举所取皆是寒门学子,有你我二人在,成不了气候。且让陛下闹去吧。”


  https://www.dldwx.cc/xs/46602231/141906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