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五代十国传奇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火烧上源驿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火烧上源驿


却说李克用回军河东路过汴州,晋王传令安营,等存孝的兵马来到会齐。时汴梁节度使朱温正坐堂上,忽一人进报:“北门外泥脱岗,晋王人马在那里安营。”

        朱温大叫:“取我兵器来,报昔年鸦馆楼夺带之仇!【忘人大恩记人小过】”家佣朱义言道:“节帅,你不知那李存孝的利害?他是晋王李克用的养子,号十三太保,拜飞虎将军、勇南公,领三千飞虎军。此人身材瘦小、力大无穷,擅使一柄毕燕挝,天下无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回合,是李元霸式的人物。李存孝收服的两员部将,一个叫薛阿檀,一个叫安休休,均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讨伐黄巢起义军时,李存孝率十八骑冲进长安、焚烧粮仓,把黄巢军杀得片甲不留。你若恼了他,杀进汴梁城来,那时悔之晚矣。”正在疑惑,人报:“李存孝不在营里。”朱温听得没有存孝,就定一计,写了一封书,叫朱义去请晋王赴宴。

        朱义持书径往泥脱岗来。见晋王叩头道:“汴梁节度使朱温,差臣上书。”晋王拆开来书,看其来意。书云:

        钦差镇守汴梁城节度使朱温,顿首百拜大王麾下:

        臣自鸦馆楼不能强效容悦,批鳞获咎,诚有不堪;大王谅臣斗筲,兵发陈州、汴梁,解臣之围,再生之恩,没齿难忘!

        近日,渠魁就戮,帝驭重旋,使天下士马休息,黎民复见天日,大王诚不世之元勋也。正愧无以贺功,讵意驾临封域,谨具小筵,敬与拂尘,伏乞俯赐光临。温瞻仰之至。谨启。

        晋王看书大喜,即许来日赴会。周德威谏曰:“自古仇人相会,筵无好筵,会无好会。臣讲一个故事,请大王听着。昔日秦穆公会天下诸侯,齐到临潼县斗宝。当时,吴王生三子,一名姬光,一名姬僚,一名庆忌。吴王染疾,命姬光去临潼斗宝。姬光奉父命,斗宝未回,吴王薨,文武百官扶姬僚登位。姬光回国,欲图大位,姬僚防之,每日披猊铠甲,弓刀不能伤体,相随出入有三千执戟郎官,五百骠骑大将。后姬光拜孙武子为师,伍子胥为将,君臣定计,设一炙鱼会,请姬僚赴会,众臣力谏,姬僚不从。一臣姓专名诸,手持一尾炙鱼,奔上姬僚殿来,姬僚不疑有他。不料专诸向炙鱼腹中拔出一把鱼肠剑,将姬僚一剑刺死,遂扶姬光登位。今日大王欲赴此会,与此故事无异。”晋王笑曰:“朱温非姬光,孤王更不是姬僚。昔关云长单刀赴会,孤王难道比不上关公?怕他朱阿三做甚?”遂不听劝阻,与史敬思、郭景铢、周清三将带三百士兵上马便行。正是:

        唐室衰微各镇强,

        朱温设计害贤良;

        临行不听忠言谏,

        醉后君臣受祸殃。

        却说朱义先回,报说晋王慨然应允,须臾便到。朱温命人大摆筵宴,礼乐齐备;又有歌伎载歌载舞,甚是热闹。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李克用已有几分醉意,朱全忠帐下将官仍频频敬酒。这时,大将葛从周举杯向李克用敬酒,李克用端详一番言道:“此乃何人,孤怎见将军这般熟悉?”

        朱全忠介绍道:“郡王,这是下官部将葛从周是也。”

        李克用猛然怒道:“哼,原来是黄巢降将!只恨李存孝当初未曾将你打死,否则焉能活到今日。”朱全忠听李克用已是醉酒胡言,便挥手让葛从周退下,对李克用言道:“通美昔日各为其主,如今大家同朝为官,何必再想旧怨。”

        李克用斜眼看着朱全忠说:“朱三呀朱三。孤与汝同朝为官?我朱邪氏三世效忠大唐,门庭显赫;而你朱三乃市井无赖,朝秦暮楚,背主求荣!鹌鹑岂可与凤凰同日而语乎?”说完大笑起来。这一语说得朱全忠满脸难堪。史敬思见李克用醉酒胡言,连忙拉李克用衣角,李克用借酒力一把推开,又说:“尚让归降之时,我命人将其诛杀。朱三你收容巢贼部下,因何隐瞒不报?那葛从周本是朝廷缉拿要犯,孤若奏禀万岁,圣上岂能饶你?”

        朱全忠心头火起,不过仍强装笑脸:“全忠有罪,还望千岁海涵”。随手示意众将,众人纷纷向李克用求饶。李克用一看众人求饶,不由哈哈大笑,又饮酒一盏,便往外走去。左右部下搀扶回上源驿寝室去了。正是:

        五凤楼前国舅戕,

        汴梁城里是非扬,

        番邦英雄多磨难,

        屡起祸端逞豪强。

        宴散之后,汴梁众将皆聚于朱全忠府中。大将杨彦洪言道:“独眼贼今日酒席之上羞辱主公,我等岂能善罢甘休!今夜天赐良机,何不伺机而杀之。”  军师谢瞳也道:“昔日曹操宛城辱张秀婶娘,张绣也袭曹操大营,操大败。今日李克用羞辱主公,醉骂众人,理当诛之。”

        朱全忠拍案而起:“李克用欺人太甚!说什么三世保唐有功,今夜我让他绝世而亡!“

        却说李克用醉酒之后,酣然大睡。朱温密唤杨彦洪听令:“李克用君臣都在上源驿,汝今晚点军一千,围住馆驿,四门放火,不问敌我,尽皆烧死!”杨彦洪受计,便去点军,取干柴引火之物,搬于馆驿门首,到晚间放起火来。只见馆驿四围皆火,喊叫连连。李克用此刻酩酊大醉,睡得呼声震天,外边这么吵闹,竟然一点都不知道。郭景铢吹灭烛火,将李克用一把拖到床下,然后用凉水泼在他的脸上,李克用这才清醒,听闻外面吵闹,郭景铢告知详情,李克用大惊之下酒意全无,乃张目援弓而起,君臣四人急跑出厅来。只见火焰对面逼来。周清醉眼昏矇,即时烧死。晋王放声大哭,复叹曰:“吾君臣不想死于此处!”忽然一声霹雳响处,大雨倾盆,满驿之火,尽皆浇灭。馆夫对晋王曰:“幸天赐大雨,火已灭焰。”晋王说:“若非此雨,我与众人皆死于驿中!”

        于是三人上马,乘电光而行。行不数步,杨彦洪率领人马挡住去路。史敬思持枪直取杨彦洪,战上数合,杨彦洪败走。君臣三人斩关出了北门。这时一声炮响,后面有人喊道:“独眼贼,葛从周在此!”,只见葛从周率两千兵马赶出城来。郭景铢跑马不迭,连人带马跌下河去,水淹而死。史敬思叫曰:“父王快快逃生,儿臣回去挡他一阵!”勒回马来,挺枪直刺葛从周。葛从周把枪一晃,梁军将士一齐拥来。史敬思大怒,枪挑名将一十六员。回头看时,晋王把马勒向高阜处,看他与敌人厮杀。敬思叫曰:“父王为何不走!”晋王曰:“父子死同一处,岂宜独生乎?”史敬思曰:“父王不可迟延,我今拒敌,你快放马逃生!”勒回马挺枪力战,众将并来,史敬思整战一夜,此时人困马乏,葛从周挺枪赶来,往敬思左胁下一刺,立即血如泉涌。史敬思跳下马来,拔剑割下素袍半幅,塞了枪眼,用勒甲绦系了,又复翻身上马,挺枪直刺葛从周。梆子响处,四下众箭齐发,敬思枪眼痛得难禁,只得自刎于马上。后人有诗赞云:

        血染征袍半幅红,

        敬思犹自与争锋,

        汴梁冲阵身遭厄,

        自刎咸称死尽忠。

        晋王见史敬思自刎身亡,只好放马逃生,朱全忠与杨彦洪乘马急追。彦洪在前,全忠落后。因天黑不能辨认,朱温错疑彦洪是晋王,一箭射去,杨彥洪立即殒命!【朱温果然神射!】

        次日李克用回到大营,这才发现自己的中军大帐灯火通明,克用妻刘氏正襟危坐彻夜未眠。原来,有几个从汴州逃回来的士兵告诉了刘氏城中之变,为了稳定人心,刘氏将这几个人立马杀掉,然后召集各军主将到大帐连夜议事,决定一旦李克用遭遇不测,立即带着大军返回河东。刘氏也是代北人,巾帼不让须眉,一直随着李克用征战,是李克用的贤内助。李克用跟夫人抱头痛哭,心下恼恨朱温无礼,要整军攻打汴州。关键时刻,刘氏把李克用拦住了:“司空为国讨贼,解救诸侯之急,汴梁人无道,恩将仇报谋害司空,我们自当向朝廷上诉。倘若擅自举兵,天下人谁能分辨出谁对谁错,白白地落人口实”。

        李克用听夫人言之有理,便忍着怒气率军离去,临走派人送给朱温一封信,质问朱温为何恩将仇报。朱温忙复函道:“昨夕事变,朱温委实不知,恐是朝廷遣人与杨彦洪合谋而为,今彦洪已伏诛,还请公等谅察。”

        朱温居然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还顺便挑拨李克用和大唐朝廷的关系。杨彦洪本是被误杀,朱温却说成是就地正法。

        李克用自然不信,在回师三晋之日于封禅寺赋诗于寺内:

        兴兵起河中,

        举义盟华州。

        群候复京师,

        千里诛顽穷。

        宴歌滋醉语,

        同僚自相攻。

        泣血羞悔己,

        无颜回河东。

        李克用于封禅寺为战死的将领郭景铢、史敬思、周清等人立下牌位,命寺内僧人为其超度亡灵。李克用亲率众人跪于众将灵位之前,哭表祭辞曰:

        “克用荣居郡王,官至司空,逢汴梁之耻,深悔酒色之祸。既往而痛忆诸公:夜枕戈而待战,日浴血以忘眷。响龙骧而云涌,伴虎啸以雷颤。聚漠北之铁骑,扫京师之凶顽。未昭盖世之功,誓雪社稷之患。同抱经邦之略,皆怀济世之贤。将佐之才,当打之年;战死他乡,尸骨未还。吾痛心而不能节哀矣!”众人听后皆痛哭流涕。

        李克用不久表陈僖宗:“朱全忠负义反噬,臣命差点不保,臣将枉死三百余人,乞皇上遣使按问,发兵讨罪!”

        僖宗得见此表,不禁大骇,暗思黄巢伏诛,方得少息,怎可再启兵端?乃与宰相等熟商,颁诏和解。克用不肯服气,表至八上,极言朱全忠包藏祸心,他日必为国患。乞朝廷削他官爵,委臣率兵往讨,得除祸首,才免后忧。僖宗仍然不从。晋王乃大治兵甲,密图报怨。

        自此晋、梁乃成世仇。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下文字上传错了】却说徐铉跟李煜从金陵来到首都汴梁,在五龙堂隔壁安家。杂技团每次进宫演出前都要在五龙堂广场带妆彩排,然后等待进宫正式演出。

        徐铉在书房刚刚打开一卷书,隔壁传来一阵阵呐喊以及喝彩声,徐铉让家人看看隔壁什么情况?家人回说是演出前彩排。徐铉叹了一口气: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难怪这间房子的价格不是那么高,难以忍受的噪音也是居住成本的一部分。

        从江南到中原,徐铉有许多的不习惯。开封的冬天阴风怒号霜冷长河,大家都拿出貂皮大衣抵御彻骨的冰寒。徐铉说皮毛衣服是胡人的标配,你们这些政府机构的高级公务员上班时间穿着胡服成何体统什么样子。老徐冻得嘴唇青紫,就是不肯穿家人给他准备的皮衣。

        老徐爱静,喜欢在安静的时空里放牧思想的野马奔腾出灵魂的轨迹。可是,他住的地方旁边是个小广场,每天除了那些进宫演出的演职员们彩排操练之外,还有卖小吃的流动摊贩沿街叫卖:大饼油条白酒臭豆腐。。。。。。徐铉思想的野马屡屡在窗外的人声鼎沸中驻足,他无奈地叹息:我连享受孤独的权利都没有。

        徐铉不信因果报应,却对神神鬼鬼的传说十分感兴趣,宁愿信其有,绝不信其无,随时把惊悚悬疑道听途说的鬼段子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日积月累鬼话连篇。时间稍长,专注鬼神的徐铉打通了和前生今世交流的通道,成了砖家。

        朝廷准备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人充实干部队伍,参加选拔的人最牵挂最热爱最迫切见到的人就是徐铉,因为他是这一季的主考官。参选人员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寻找和徐铉能够交集的有效途径,但徐铉给出的表情是刀枪不入,公事公办,他兴致索然地翻阅着案上工作人员送上来的参选人员名帖,看一张扔一张。忽然,老徐眼前一道绿光,一个参选人员的简介上写着自己人鬼情未了的故事梗慨。

        老徐马上安排和这个考生会见,促膝长谈。参选人员绘声绘色讲起自己的恐怖经历,徐铉照例拿出小本本,像个求知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讲完鬼故事,参选人员话锋一转:还请徐大人多多关照。徐铉道:那是自然,你不仅是帝国的人才,还和我志同道合。那精灵后来成了徐铉的同事。

        有个叫蒯亮的老同事,年逾九旬,一肚子的鬼故事,毛遂自荐到徐铉门下,目的是有生之年要把这些鬼事说给徐铉,最好能申遗。徐铉如获至宝,一再感叹高手在民间,蒯亮的鬼故事充盈了徐铉的那个小本本,因为体量太大,徐铉加了附件,索性号召昔日给他讲故事的同事们,集中到一起编辑出版了一本《稽神录》。

        蒯亮作为门客和徐铉朝夕相处,也有一言不合的时候,徐铉请他马上从自己的视线中消失。蒯亮急中生智:我是想走,但有人不想我离开,我听见小天使在歌唱,我看见她在这间屋子里飞翔。徐铉眼睛一亮,且惊且喜地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本:在哪儿?你别走了,快点给我说说。

        徐铉兼具大智慧和小聪明,这些智慧和聪明源于博学,博学源于读书和思考,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成就了徐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接地气,通鬼神,所以从南唐到开封一路通达,许多人水土不服被淘汰了,徐铉水土都服。

        皇家动物园中一只大象因为水土不服挂了,赵光义让饲养员把大象解剖取出象胆。然而,饲养员在众目睽睽下打开大象的肚子,却找不到象胆。赵光义也在现场,相信饲养员不会私吞象胆,他让饲养员去把徐铉叫来。询问他象胆到底去哪了?

        徐铉跟着饲养员来到动物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您让饲养员剥开大象的前腿,象胆就在那儿。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饲养员打开大象的前腿,果然看到一枚象胆。

        赵光义挠着脑袋兴趣十足地问徐铉:说起来是奇闻,听起来是笑谈。朕今天真是看到稀罕了。大象的胆子不小,竟然长到腿上,这是为何?徐铉得意忘形地说:科学研究表明,象胆根据季节不同分别在四只腿上运动,如今早春二月,应当在左前足上。请陛下明鉴。赵光义的脸上只有大写的一个字:赞!

        柳开,  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属河北)人。973年进士。初为宋州司寇参军。太平兴国中擢右赞善大夫,知常州、润州,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985年(雍熙二年),因与监军争斗,被贬为上蔡县令,后复原职。又知全州、桂州等地。

        后周年间,柳开随父亲居住在南乐县。一夜,有强盗闯入柳家宅院。家人都吓得不敢动弹,只有柳开拔剑冲出。强盗翻墙逃跑,结果被柳开挥剑劈掉两个脚趾。而当时,柳开只有十三岁。

        柳家很有钱,有钱就有自信,还有许多人围着柳开转。但是他家的钱全都由叔叔掌握,对于柳开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叔叔会拒绝,因此叔侄关系很紧张。

        朋友赵昌言游学到大名府来找柳开,柳开和小赵很谈得来,看他比较节俭,决定给他一些钱。

        柳开给叔叔申请资助贫苦生的款项,叔叔说天下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在贫困线上挣扎,你资助得过来吗?我家又不是慈善机构。

        柳开说小赵是我的朋友,我已经答应帮助人家了。

        叔叔说答应不答应是你的事,给不给钱我做主。柳开的心中燃起熊熊怒火,到了晚上这把火就把叔叔的房子烧了,叔叔当时还在账房里算账,带人及时扑灭了大火。

        得知是柳开纵火,叔叔吓坏了,当年柳开手起刀落杀强盗的故事在他脑海中重播。叔叔二话不说,连忙奉上三千块钱。这以后,叔侄关系分外和睦。

        柳开入京应举时,中途在一处驿馆投宿,半夜听到有女子哭泣,声音哀婉凄惨。柳开天亮后询问原因。女子自称是临淮县县令之女,其父因贪赃遭到一恶仆要挟,逼他将女儿许配给自己。柳开向县令追问实情,县令据实相告。柳开怒道:“让我见此仆一面,为你除害。”县令让仆人去见柳开。柳开让恶仆代买酒果盐梅等物,然后将他唤入房中刺死,再扔入锅中烹煮。次日,柳开将县令请来一同饮宴,宴后启程赶路。县令询问恶仆去向,柳开大笑道:“刚才我们吃的就是他呀。”县令忍不住一阵狂吐。

        那时候科举不采用糊名制度,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还会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柳开应举时,用独轮车推着自己的上千轴作品,径直投于考官帘前。举子张景仅携带一篇文章。结果张景名次居于柳开之上。时人都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柳开看不惯人家强买强卖,可他自己却巧取豪夺。

        柳开担任润州知州时,镇江有一支吴越钱王的近亲。钱俶以大局为重以吴越黎民百姓安危为重自动归顺大宋后,这户人家被封了一个虚职叫供奉官,享受政府特殊补贴。

        柳开前去拜访这位供奉时,在其家中见到一美貌女子画像,画中人气度娴雅冰肌玉骨。得知画中女子是钱供奉的妹妹,柳开道:“我丧妻已久,愿娶令妹为继室。”钱供奉推脱道:“家父正奉诏入京,还是等他回来再议吧。”柳开却道:“以我柳开的才学,不会辱没你们钱家。”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六礼,要将钱氏女娶回家中。

        小姑娘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她不能拒婚,因为哥哥说了如果拒婚,全家乃至全族的安危都无法保证。哥哥劝妹妹以钱俶为榜样,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钱家妹妹哭了一夜,然后袅袅婷婷委委屈屈地上了花轿。

        钱父在开封接到女儿闪婚的消息,心想“这哪里是娶亲,分明就是抢劫”,第二天一早向皇帝告状,但大宋皇帝却说:“你知道柳开吗?那是个豪杰之士,你得了一个好女婿啊。就让我当这个媒人吧。”钱父只得拜谢而退。

        可怜如花似玉知书达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自己毕生幸福的钱家妹妹,从此就跟着这个混世魔王,过着步步惊心的日子。

        隐士潘阆与柳开是莫逆之交,常嘲笑挖苦于他。端拱年间,柳开出知全州,赴任途中经过潘阆的家乡扬州。潘阆作为朋友,自然要迎送一番。二人来到馆驿,见一房舍门窗严闭,十分诡秘。驿吏道:“十几年里,住在这间房子的客人都有不安的感觉,因此这间房一直空着。”柳开道:“我的文章可以惊鬼神,胆气可以震夷夏,没有什么可以让我畏惧的。”他让人将房子打扫干净,然后住了进去。潘阆决定戏弄柳开一番,便托辞离去。

        当夜,潘阆穿上豹纹短裤,口中套上两枚兽牙,手持大棰披头散发,翻墙进入驿馆,趴在大厅的屋梁上。潘阆接连两声怪叫。柳开见是一个青面獠牙的妖怪,不禁惶恐万分,忙道:“我赴任路过此地,暂且在此休息,无意冒犯,请予宽恕。”潘阆厉声道:“因你罪过积累太多,地府让我持符前来拘捕你,你马上随我走!”柳开连忙下拜:“皇帝授我官职,我还没有完成使命,家事也未安顿好。您若能宽宥,我必有厚报。”说罢连连叩头痛哭流涕。

        潘阆强忍笑意,慢悠悠地问道:“你认得我吗?”柳开道:“尘土下士,不识圣者。”阆曰:“我是潘阆啊。”

        柳开闻言羞惭不已,无颜再见潘阆,天亮后便登船离去。

        柳开在全州期间,常将抓获的造反蛮人押到宴席前,当着下属的面命士卒活取其肝脏,然后用佩刀切成小块生吃。他后来调任荆州,每次听说邻近州县有罪犯被斩,都要派健卒跑去挖取肝脏,以供食用。

        后来柳开到陕西一座小城当军事领导,而徐铉是小城的行政领导,越野男瞧不上斯文男,柳开天天呼来喝去拿徐铉当伙计,以为自己是螃蟹,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九千米的云层还有劈你的雷,说来就来。

        一天赵光义和大臣闲聊说起柳开的特别轶事,先是吓了一跳,接着一阵恶心。大臣说柳开有个很吓人的爱好,喜欢喝酒时生吃人肝。

        虽说赵光义也不是什么好人,但如此暴戾残忍的行为实在空前绝后。赵光义反感加胃痉挛,朕的江山美好如画,朕的美人貌美如花,朕的干部纯洁无暇,如此反人类,你是不是想上天啊?

        老赵刻不容缓命人下去调查,很快巡按的意见书发来,问题严重一串一串,像夜晚大排档上滋滋冒烟的烤串。赵光义越看越生气,派郑文宝持尚方宝剑带精兵快马到陕西捉拿柳开归案,绳之以法作反面教材,还想当面问问他人肝真的那么好吃吗?

        柳开听到风声吓坏了,四处打听关系疏通关节。一个重要的信息反馈:钦差御史郑文宝是徐铉的学生。徐铉的形象在他心中刹那间如再生父母一样顶天立地庄严神圣。事不宜迟,时间就是生命,柳开连夜叩开徐家大门,低下脑袋直奔主题,说徐老您大人不记小人过,看在同事的情分上救救我吧。

        徐铉早已知道他夜访的来意,说:看在同事份上我可以帮你问问什么情况,可你为什么要吃人肝呢?

        柳开低下头:行车不规范,司机两行泪。我吃的那些人肝都是战俘的啊。

        徐铉哼了一声说:战俘就不是人,就不能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优待、感化他们,让他们为大宋效力吗?徐铉是文青,说得慷慨激昂,一吐心中这些年被这个野蛮同事挤兑、埋汰的郁闷。

        柳开低下头,承认自己错了。其实心里想的是:你也是战俘,老子今日有求于你,不然下一个生吃的人肝就姓徐!内心越激烈,脸上越谦卑。

        徐铉叹了一口气,说:郑文宝虽然说是我的学生,但此一时彼一时,我怕帮不上你的忙。

        柳开好不容易捞到一根稻草,并且知道古往今来唯有师生情谊永葆青春从不变色。他索性趴到地板上用脑袋给徐铉擦地:您就开开金口吧。徐铉动了恻隐之心,点点头:看我能不能有这个造化见到他,听天由命吧。

        却说郑文宝拿着尚方宝剑文书刑具到单位捉拿柳开,没有找到他。郑文宝就带着小分队来到徐铉门前,他让人递上名片,请见徐老师。徐铉一看是郑文宝的名帖,连忙跑出来迎接,一对师生在徐府的庭院里重逢了。

        郑文宝大礼参拜:老师好!徐铉对来人端详片刻,笑容像wifi信号一样越来越强:宝宝好久不见,越发英俊精干。师生在温暖中喝茶叙旧,绝口不提柳开的事。

        徐铉看看暗下来的天色。转了话题说:这么远你还专程跑来看我,真让我感动。郑文宝心想我是因工出差,看望你不过是顺路人情。但嘴里却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看望您是应该的。

        徐铉顺着这根杆子爬:既然你这么情深义重,我有一个小事相求:柳开是我的同事,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就网开一面放他一马吧。

        郑文宝哭笑不得,他是专程来捉柳开的,顺路看望老师。假装专程来看望老师,最终落入徐铉的圈套。他和徐铉又话了一会儿家常,然后起身告辞。

        回到新龙门客栈,郑文宝立即给朝廷写了关于调查柳开问题的情况反馈:天朝专案小组于某年某月某一日来到陕西小城,日夜兼程加班加点,派出执法人员200人次,把小城搜了底朝天,也没发现柳开的行踪,听说他吃人肝中毒死了。

        赵光义看过报告扔到一边:柳开这个人朕不熟悉,再说吃人肝也不是什么谋反大罪,死了就死了吧。于是柳开躲过一劫。

        潘阆为人疏狂放荡,一生颇富传奇色彩。早年在汴京讲堂巷开药铺。太平兴国七年(982),卢多逊为相时图谋立秦王赵廷美为帝,潘阆参预其谋。后卢多逊和秦王事败,潘阆受株连而遭追捕。潘阆假扮僧人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在一座小庙中暂且安身,之所以选择小庙,是因为大庙诸如灵隐寺香火鼎盛,达官贵族乃至皇亲国戚经常到灵隐寺上香拜佛,不利于隐藏身份。外面的风声不那么紧了,潘阆就晒了一首诗,这首诗彻底打破了小庙的平静。全体和尚集体告状,要求方丈把他逐出山门,净化空气以正视听。

        潘阆写的什么诗呢?其中两句这样写道:

        “散拽禅师来蹴踘,

        乱拖游女上秋千”。

        这首诗的画面感很强,春天里那个百花香,浪里个浪里个浪里个浪,拉着和尚们一起踢一场足球,然后把正在游春的小姑娘们拖到秋千上推高高。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笑。写也就写了,潘阆却把这首诗晒在了和尚们每天做功课的钟楼上,想不看都不行。和尚们看后是抗议抗议严重抗议,要求把潘阆这个害群之马清除出和尚队伍。

        方丈从善如流给潘阆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立即带上随身物品离开小庙。潘阆带着轻狂嘴贱的本性回到了家乡。

        那时候宋真宗刚刚继位,新君即位自然是仁治天下,潘阆被安排到地方部队做文职工作。潘阆写诗表示感谢:

        微躯不杀谢天恩,

        容养疏慵世未闻。

        昔日已为闲助教,

        今朝又作散参军。

        高吟瘦马冲残雪,

        远看孤鸿入断云。

        到任也应无别事,

        愿将清俸买香焚。

        潘阆的诗写得不错,宋真宗竟然没有杀他。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s://www.dldwx.cc/xs/81951823/137807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