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晚唐逆流 > 关于乾陵蕃臣像为何无头

关于乾陵蕃臣像为何无头


到过乾陵旅游的朋友一定都对乾陵朱雀门前的六十一尊无头石像印象深刻。关于这些石像为何无头,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地质学家、文物保护学家、故事家们各执一词,尚无定论。既然我在小说里提到了,并给出了一种解释,那么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就把比较流行的一些说法挪到这里,给大家看看,权当一乐。

        六十一蕃臣像,也称“蕃像”、“宾王像”。过去,许多人认为他们是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外国首领或客使,但经过多年考证发现,这些石像大约建成于武则天去世后,是唐中宗仿效高宗为“阐扬先帝徽烈”在昭陵刻立蕃酋石像的做法,于景龙初(707—708)在乾陵立的蕃臣石像,其目的同样为了阐扬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徽烈”。而这些石像,是已经归顺唐朝任各种官职的原少数民族酋长像。

        石像初建时,每个石像背部都镌刻着姓名、职衔、族属以及属国国别等文字,表明他们是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蕃臣”。这些文字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大都漫灭不清了,只有七尊石像上的残存文字还依稀可见,从这些文字可知这些人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康国王泥涅师师、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朱俱半国王斯陀勒、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等。

        现在,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的脖子上有头被砸掉的痕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些头颅的下落如何呢?这是围绕着六十一藩臣像的一大谜团。

        据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八国联军侵华时,见唐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感到有辱洋人的脸面,所以把石人的头砍掉了。但据历史学家考证,八国联军侵华时根本没有到达此处。因此,这种说法纯属民间传说,不能成立。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明朝,当地流行瘟疫,病死百姓不计其数。百姓认为瘟疫来源可能是这些石人在作祟,所以将石像都砸掉了头。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可信性,但缺乏直接证据。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据说,明末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到乾陵附近的庄稼地里践踏粮食,第二天就煽风点火地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说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当地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掉了。

        但考古学家认为,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天灾,可能毁于1555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一带的关中大地震,因为这次地震震级高达8—11级,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

        六十一藩臣像断首当在宋、元、明三朝,宋朝人游师雄曾考察藩臣石像并留下文字记录,可见那时石像还完好,明朝人李梦阳在一首诗中记载了石像断首折肢,由此断定石像被毁的时间范围应当无误。在这段时间中,金、元都曾经统治过陕西,这两代都是由少数民族首领创建的。金代由女真人创立,祖先在唐代为黑水和粟末,藩臣像中可能有族首领。元代由蒙古人创建,突厥人是其祖先的一支,而武则天时代在唐为将军的突厥首领不下数十个。藩臣像中的突厥族人可能是最多的。在金、元两朝,感到同族首领侍立于陵前有辱本族颜面而把石像砸毁,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过,也有专家对记者的这个论点提出异议,假如石像毁于金、元两代统治者之手,那为什么只砸掉了头,而不是毁掉全部石像呢?这样岂不是更给后世之人留下胡人侍立于陵前的口实吗?看来,关于六十一藩臣像头颅的下落之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大胆假设。

        以上摘抄完毕。

        对于石头断裂的原因,本人倾向于是人为。地震什么的说法太奇葩了。但当地百姓受洋人蛊惑,以为石人作乱什么的说法,本人感情上也不接受。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趋势,动不动就将我华夏百姓“愚蠢化”。好像都跟傻X似的。洋人一忽悠什么就信。这个我仅代表个人不接受。我们老祖宗玩三十六计时候,洋人还玩儿蛋呢。

        所以我觉得石头毁于战争,被守军当做石弹来使用,这个梗挺合理。也能解释为什么身子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史书记载石人的头在宋代还在。明代才不见了。所以我在小说里,也安排齐克俭将石头按了回去。这样经过时间风化,最后哪怕真是毁于地震,也就比较合理了。

        当然了,小说本来就是扯淡。想把蛋扯得合理,更是扯淡。大家就当我是强迫症吧。


  https://www.dldwx.cc/xs/89459/4547300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