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晚唐逆流 > 第277章 进爵新平郡王

第277章 进爵新平郡王


韦昭度向皇上说道,这次朱玫之乱,虽然罪魁祸首是朱玫。但实际上祸起于王重荣抗旨拒不交出盐池。而在追逼圣驾、拥立襄王的过程中,李昌符又与朱玫过从甚密,难称清白。虽然王、李二人事后能够及时反正,将功赎罪。朝廷也宽宏大量,决定既往不咎。但这二人对朝廷的忠心,实在是有待观察。

        在这种情况下,张寻提出增设镇国军和威胜军,堪称有的放矢。王、李两人的反对,也恰恰说明张寻命中了靶心,已经对朝廷的潜在反对势力产生了足够的震慑。因此,韦昭度建议朝廷准了张寻的方案。

        李儇是个凡事不爱操心的主,本以为过了几天,今天这事算是能定下来。没想到又在争论。他遂没了耐性。见韦昭度长篇大论颇有些主意,便挥手道:“此事韦相公与杨军容两人酌情定夺吧。朕累了。都散了吧。”

        李儇虽然没有明说准与不准,但朝堂上这些人都是善于揣度上意的人精。皇上说让韦昭度和杨复恭一起商量定夺,实际已经表明态度了。这两个人的意见大体上都是支持张寻的。于是除了孔纬默不作声之外,包括杜让能在内,其余人再也没有别的异议。

        散朝后,宰相孔纬踉踉跄跄离开政事堂,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时忽然一人在其背后轻声唤道:“孔相公?”

        孔纬回头一看,是另一个宰相杜让能。他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唉!朝廷危矣!”

        杜让能连忙止住孔纬:“此地不是叙话处,请孔相公到寒舍一叙。”

        杜府,两位宰相围着小火炉,对酒浇愁。

        “孔兄方才说朝廷危矣,是什么意思?”

        孔纬用手指蘸着酒,在凭几上画了一个圆圈。“这里是长安。”接着在“长安”的东南方向,打了一个叉。“这里是忠义军。请问杜兄,忠义军谁说了算?”

        “张寻。”

        孔纬点了点头,又蘸了点酒,在“长安”的北方打了第二个叉。“这里是静难军。谁说了算?”

        “裴仲。”

        孔纬头摇得像拨浪鼓:“你再想想?”

        “也是张寻?”

        孔纬点头,又在“长安”的正西方向打了第三个叉。“这里是威胜军。谁说了算?”

        “褚良,呃……可能也是张寻。”

        孔纬紧紧盯着杜让能的眼睛,在“长安”的正东方向打了第四个叉。“这是镇国军,又将是谁说了算?”

        “韩建。韩建不会也听张寻的吧?”

        “杜兄难道不知道他二人都曾是忠武八都的一员,在杨复光的手下效力吗?”

        “即便如此,孔兄想说明什么?”

        “还不够明显吗?如果朝廷同意了张寻的方案,那么长安城南有忠义军、西有威胜军、北有静难军、东有镇国军,而这东南西北四军,全都或明或暗受张寻的操控!也就是说,圣上如果回到长安,那就是落入了张寻的手掌心啊!杜兄啊!如此形势,朝廷还不危矣吗?张寻若无反心还好,一旦有了反心,颠覆唐室易如反掌啊!”

        杜让能闻言,也是大惊失色。此前他只是就事论事的看待张寻的建议,还从来没有在地图上把几个藩镇的位置联系在一起。这时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声音颤抖着问道:“既然如此,我辈当如之何?”

        “呵,又能如何?徒自悲叹而已矣!张寻做过杨复光的干儿子,被杨复恭视为子侄。韦昭度曾是田氏余党,怕被杨复恭清算,不知怎的也抱上了张寻的大腿,外倚强藩。有杨、韦二人在朝中替张寻说话,这个方案是必当通过无疑了!”孔纬说完,将已被蘸得只剩小半杯的烧酒一饮而尽。

        光启三年二月,朝廷颁旨,合同州、华州为镇国军,以华州刺史韩建为节度使。升奉天县为乾州,辖奉天、好畤、醴泉、永寿四县。合乾州、余州为威胜军,以乾州刺史齐克俭为威胜军节度使。

        这个最终结果,与张寻的提议相比,有两处微调。一是乾州的辖区没有包括麟游县。算是照顾到了李昌符的情绪。二是没有以余州刺史褚良为威胜军节度使,而是提拔了有神策军背景的齐克俭。这算是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孔纬等人的顾虑,以防张寻势力过于膨胀。

        对于这个结果,张寻总体满意。两处被朝廷修改的细节,也都不算超出他的预料。奉天县本来就不辖麟游,张寻之所以在方案里加上,纯粹是为了恶心李昌符,以迫使对方上书反对。这样就能达到王、李二人一齐反对的效果。

        而齐克俭当上了威胜军节度使,看似张寻为别人做了嫁衣。实际他心里有数,根据他的记忆,齐克俭在平定黄巢之后再未见诸史端。齐氏今年已经年过五旬,按照唐朝人的平均寿命来说,很有可能命不久矣。张寻已经盘算好了,齐克俭一旦病亡,就要立即采取一系列手段,让威胜军内部推举褚良为继任者。这操作起来,难度并不大。

        至此,张寻在关中的布局算是完成了第一步。正如孔纬所说,长安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已经部署下了张寻的势力。自此之后,任何一个藩镇想要进攻长安,都要先问过张寻答不答应。

        不过张寻此举到底是在保护天子,还是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解读。一切恐怕只能由时间来检验。正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同月,忠义军节度使张寻终于接受了朝廷的封赏,进爵新平郡王。

        来自各藩的贺帖和贺礼一波接着一波,除了张寻麾下众将之外,还有天佑军节度使襄州王铎、静难军节度使邠州裴仲、威胜军节度使乾州齐克俭、镇国军节度使华州韩建。

        外藩计有一十六镇藩帅,包括:

        宣武军节度使汴州朱温;

        感化军节度使徐州时溥;

        河阳节度使河阳诸葛仲方;

        义成军节度使滑州胡真;

        天平军节度使郓州朱瑄;

        泰宁军节度使兖州朱瑾;

        义武节度使定州王处存;

        泾原节度使泾州张钧;

        定难军节度使夏州拓跋思恭;

        保大军节度使鄜州东方逵;

        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杨守亮;

        昭信节度使宋文通;

        东川节度使梓州顾彦朗;

        西川节度使成都陈敬瑄;

        荆南留后使江陵张瑰;

        云中节度使云州赫连铎等。

        此外还有河南府尹李罕之、宣武军都指挥使赵东阳、陈州刺史赵犨、同州刺史黑齿暖男、余州刺史褚良、利州刺史王建、集州刺史晋晖、万州刺史张造、忠州刺史李师泰、夔州刺史契必阿大、阆州刺史鹿晏弘、涪州刺史张全、神策军右卫大将军李鋋、登封都头白有庆、勇胜都头巩咸、耀德都头陈佩等。

        从这些贺帖中,张寻看出了很多信息。

        首先,李克用、王重荣、李昌符三镇均未致贺,似乎结成了一个对抗张寻的小团体。

        跟张寻没有任何交情的云中节度使赫连铎致贺,看来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条法则起了作用。赫连铎想与张寻交好,共同对付李克用。

        朱温因受到伪齐皇帝秦宗权的强大压力,很明显意图交好张寻。

        杨守亮出人意料的致贺,想是迫于干叔叔杨复恭的压力。也许并非出于自愿。

        西川的陈敬瑄派人致贺,想是在田令孜的授意之下,企图缓和与张寻的关系,至少不想与张寻为敌。

        荆南留后使张瑰致贺,应该是一种自保之举。荆南与天佑军接壤,张寻如果想往南方拓展势力,荆南将首当其冲。张瑰这个时候讨好张寻,也不失为明智。

        另外,张寻发现泰宁军节度使已经从齐克让换成了朱瑾,想是朱瑾已经利用迎娶齐克让闺女的机会,袭取了兖州。只是不知道齐克让是否还活着。

        还有,义成军节度使也从安师儒换成了胡真。胡真原本是朱温帐下大将。看来历史上的义成军乱已经发生,朱温趁机夺取了滑州。

        张寻不禁想起了还在朱温军中的好兄弟赵东阳,于是派人喊来了踏白司右司业卢成。

        “卢司业,义成军换帅的经过,踏白司可有整理好的卷宗?”

        “有的。”

        “拿来给我过目。”

        “喏!”

        卢成不一会取回一份卷宗,递与张寻,张寻仔仔细细的看完。不禁笑道:“好你个赵东阳,开起金手指来,简直比我还过分!”

        时间倒回两个月前,汴州,宣武军节度府。

        “大帅,我军细作刚刚得到消息,滑州出大事了!”

        “出什么大事?”朱温诧异的望着赵东阳。心说子晨平日里不是危言耸听之辈,怎么今日竟也故弄玄虚起来了。

        “义成军节度使安师儒,因宠信都虞候夏侯晏、杜标,导致麾下叛乱,牙校张骁聚众两千,此时正在围攻滑州!”

        “此言当真?”朱温一听,两眼直放光。邻镇出乱子,可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当真!”

        “子晨有何良策?”

        “臣保荐一人,可袭取滑州,为大帅夺得义成军!”

        “何人?”

        “永城镇将霍存。”


  https://www.dldwx.cc/xs/89459/454840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