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七章 未雨 上

第七章 未雨 上


政和三年四月初八,己丑。\WWw、QΒ⑤.CoM\【西元1113年4月25日】

        岱山岛。

        赵瑜漫步在田间地头。半黄的麦穗几近腰间,用手掐了掐麦穗,一点浆汁便挤了出来。向东望去一畦畦的麦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高坡上,微风徐来,麦浪重重。再有十天,这片小麦便能成熟收割了。等到端午过后,翻过地的麦田又可以放水插秧,种上占城晚稻。稻麦轮种,一年二收,只要肥料跟得上,平均每亩田都能打上四石的粮食。这产量,已经不下于苏、湖、杭、秀等鱼米之乡,上等良田的出产。

        去岁入冬以来,雨水比往年偏少,但靠着赵瑜一力主持修建的三个小水库为主体的灌溉渠道,却使得岛上万余亩【注1】的良田免受干旱之苦。而且去年朝中重行方田法,县中派来进行丈量田地的官吏却是赵瑜的人。在赵瑜的掩饰下,官中的田籍簿上,岱山岛的田地只有一千五百亩,恰恰是实际数量的十分之一。受此恩惠,原本对赵家已经有些离心的岱山岛民又重新聚拢到赵瑜的麾下。毕竟,若没有赵瑜和衢山在前面挡风挡雨,他们现在十亩田只需交一亩赋的好日子可就过不下去了。

        当然,赵瑜也不会平白无故的送人情,岛上的田地产出,小麦、稻谷、苜蓿等作物,衢山军都能以平价收购。不仅如此,岛上的渔获、盐产也一样被衢山全数买去。衢山岛上现在的户口已接近两千户——这些人大半都是昌国本岛的庄户,当年浪港寨被招安,赵瑜虽然屠杀了一批有威胁的奴工,但原昌国岛的地主却被他好生的放了回去,在‘还乡团’的疯狂报复下,分了土地的贫农们在昌国岛走投无路,只能如赵瑜所愿的投了衢山——再加上一千五百名奴工,人口近万,差不多占了全县总人口的四成。除此之外,还有大小牲畜五六百。

        这么多张嘴,光靠衢山岛上总计不到五千亩的水田旱田,根本养不活。向外地购买,肯定会受制于人,所以赵瑜的盘算就是把近在咫尺的岱山变成衢山军的粮食基地,以保证粮产能在自家的控制之下。

        几个老农毕恭毕敬的跟在赵瑜身后,他们都是在当年浪港军在岱山岛上打土豪分田地之后,从岛上的八百户贫民中被挑选出来当村长的。他们的地位来自于浪港军的支持,分到的田地也是岛上最肥美的几块,家中子弟都有加入浪港军中,因此他们对赵家也是最为忠心。

        虽然前两年,他们在赵瑜收缩衢山势力的一段时间里,吃了不少苦。但等到衢山军重新登上岱山后,他们便又过上扬眉吐气的日子。那些曾在赵橹死后欺凌过他们的庄户,现在都成了衢山岛上的奴工,家中田土也成了赔礼。只有在衢山军的刀枪下,他们的地位才会稳固,这一点,受过教训的村长们心知肚明。

        但他们今日如此恭敬,其实还有另外一桩心思。这两年,良乡船行的名头日渐响亮,岱山岛民站在岸边,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船只,许多都挂着船行的旗号。原本投了浪港军的岱山子弟,现在也大半在船行中当水手。每当他们回到岱山的时候,皆是大包小包的带着从外地购来的礼物。从他们口里,岱山人都知道了,赵大当家待人宽和,良乡船行薪水丰厚,秀州杭州的市面有多么繁华,青楼里的小姐【注2】有多么可人。

        这些传言,早把岛上年轻人的心思都撩拨得痒痒的,就连些老成持重的,也免不了动心,一年三十贯的薪资,食宿全包,春冬换季还发衣物,比起禁军也丝毫不差,总比日夜在土里刨食要强上百倍。只是良乡船行向不对外招人,让他们欲入无门,总找不到进船行的机会,就算托那些在船行里当水手的自家兄弟提携一下,也得不到任何回应。

        不过,最近有传言,赵瑜此次来岱山,不仅仅是巡视田地出产,而且还会在岛上为良乡船行招募一批水手。也因此,今日岱山岛民才会对他如此恭敬,看着他的目光也始终带着一丝热切。

        这一切,被赵瑜不动声色的看在眼里。现在衢山军内部业已安定,正是要向外扩张的时候,但衢山岛上的兵力来源已经枯竭,强行征召只会破坏岛上经济,所以离衢山最近的岱山,就成了赵瑜的第一目标。不过,招募人手与其自己求人,不如让人来求己,也正是赵瑜放出流言的用意所在。

        在岱山岛上走马观花的绕了一圈,中午时分,赵瑜在村中被热情款待。村中的祠堂内外摆了十几桌,赵瑜和村长们在内饮宴,他带来的一队亲兵则在堂外喝酒。只有几个贴身亲随,坐在堂内下桌,不饮酒,不吃菜,啃着自带的干粮,警惕的注视着堂内堂外。

        酒过三巡,几名村长见赵瑜只顾着喝酒谈笑,却丝毫不提他们关心的话题。几人焦躁起来,互相打了个眼色。一人咳嗽了一下,挑起了话头,小心翼翼的道:“大当家,小的几人有事相求,却不知该不该说……”

        ‘终于忍不住了?’赵瑜一笑,放下酒碗,回道:“诸位父老都是乡里乡亲,平日也对衢山关照有加。若有什么事要赵瑜帮忙,直说便是,何必提‘求’字!”

        得到赵瑜的鼓励,几位村长精神一振,忙道:“听说近日良乡船行要新招一批人手,不知有无此事?”

        赵瑜微一皱眉,冷声道:“不知诸位父老从何听来?”

        见赵瑜好像有些怒气,几人一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结结巴巴的道:“那个……传言,是传言!”

        “传言嘛?”赵瑜收起脸上的怒色,摇头叹道:“想不到传得这么快。不瞒诸位父老,这事却是真的。现在我良乡船行生意遍及南北,海内海外也都有往来,人手的确捉襟见肘。算一算,至少缺六百人。”

        六百人!几名村长现在又是一喜,心情随着赵瑜的话一上一下,追问道:“那可定下要从何处招人?!”

        赵瑜举碗喝了一口,貌似闲暇,随口道:“杭州、明州的几个分号都贴出招工告示了,不过要招到那么多人,怕是要两三个月功夫。”

        村长们一听,急了,七嘴八舌抢话道:“这岱山岛上壮丁多得是,大当家何必去杭州招人?”

        赵瑜瞪大眼睛,好像吃了一惊:“岱山?”

        众人道:“正是我们岱山。虽然岛上户口不多,但五六百个精壮汉子还是出得了的。”

        赵瑜摇头,见村长们一脸失望,便笑道:“不瞒诸位,其实赵瑜这次来也是想招些人的。不过不是为船行,而是为义学。”

        “义学?”

        赵瑜点头道:“正是义学。自衢山岛建起了义学,这两年也出了不少人才。我想罢,既然是义学,也不能光顾着自家。衢山的孩子都念书了,岱山毕竟也是乡亲,能照顾自然也要照顾。本想这次来从岱山招些聪明肯学的孩子去念书,虽不指望能做个进士,但肚子里有些墨水,日后出外做工行商也方便些,若是学得好,我良乡船行自己也会留人。”

        “那感情好!”“我家小子平常总是追鸡撵狗,不上正道,能识几个字,学点礼法当然最好……”几个村长又是一阵嘈杂,却是喜出望外。乱了一阵后,一个村长又问道:“那招工的事呢?”

        赵瑜苦笑:“不是我不愿。但若是把岱山各家各户的精壮劳力都招走了,那种田收粮怎么办?总不能喝西北风罢?”

        村长满不在乎:“一家四五口人,少了一个没啥大碍!”

        赵瑜道:“但岱山不过才八百户,六百人还是多了点!”

        “……那大当家觉得招多少人合适?”

        赵瑜略作沉吟,一口道:“最多三百。”

        几个村长互相对视,点了点头,“三百就三百!”

        “那就三百吧!”赵瑜点头,他想了想,又道:“不过我想,家中人口再多,突然少了这些壮劳力,怕还是会苦了各自的老小……这样罢,各位可能也知道,去年起,我良乡船行便在广南买牛,转手卖到到两浙。我现在给各位立下个规矩,只要是家中有人入了我衢山,便可从船行平价购买一头耕牛。若是无钱,赊账也行,日后用粮食或薪水冲抵便可。有了牛,我想应该能了弥补那些精壮劳力的空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赵瑜想得这么周到,村长们如何不愿,起身而拜:“多谢大当家看顾!”

        赵瑜忙把他们扶起,举杯团团敬酒,众人回应,皆大欢喜。

        酒宴之后,赵瑜在岱山住了两天。四月十日,他带着刚招募到的三百新兵以及四十多个不到十岁的少年转回衢山。这些少年带着美好的愿望被编入衢山义学,他们是衢山军未来的基层指挥官,但现在却只是人质——为了把岱山岛彻底绑上衢山战车的人质——不过这点赵瑜是绝对不会明说的。

        一夜的航行,次日清晨,赵瑜的座舰从衢山船坊所在的东港悄然登陆。

        注1:宋时亩小,一亩才合580多平米。万亩田地也还不到六平方公里。

        注2:宋时,良家未婚女子通称为小娘子。而小姐则是贱籍女子的称谓。

        最新全本:、、、、、、、、、、


  https://www.dldwx.cc/xs/12939/771970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