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94章 关于气温和‘国运论’的关系

第94章 关于气温和‘国运论’的关系


第94章  关于气温和‘国运论’的关系

        豪华监室。

        朱樉被林澈的一番话,说的云里雾里。

        他瞪着眼睛,懵懵懂懂的看着林澈,呐呐道:

        “咱…没弄懂!”

        “这‘国运论’是啥,咱没弄明白!”

        “这‘法宝’又是啥东西?!”

        “先生,您说的这些东西听得我越来越糊涂!”

        林澈不以为意,笑道:

        “听糊涂了?”

        “正常!”

        “现在所说的才是这些天课程的精华、核心。”

        “我慢慢讲,你尽量试着去理解。”

        “你要是把我今天所说的内容弄懂个七八分,今后不管你到了哪,都能混的风生水起。”

        “要是还没懂,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慢慢悟总会悟明白的。”

        “这对你很重要!”

        听林澈说的如此严肃,朱樉神经为之一紧。

        听着这话,有一种临别遗言的感觉。

        朱樉心中一阵感动,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另一边的朱家父子,听着这像遗言的一番话,也都神情肃穆。

        “你仔细听了,咱们现在开始…”

        林澈没有再废话,开门见山说道:

        “咱把‘国运论’再解释一遍,‘国运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兴衰存亡。’”

        “咱拿大明来说这个国运,就是关系大明繁荣昌盛和华夏民族兴衰存亡的东西。”

        “‘国运论’涉及国家发展和民族存亡,作为当权者如何去认识和解析这个问题,这又涉及一个新的知识点:‘王朝周期律’!”

        又是一个从未听过的东西!

        朱樉眼前一亮,忍不住开口问道:

        “王朝周期律又是什么东西?它和国运论有何关系?”

        “你先别急,这东西一时半会说不完,要一层一层剖析。”

        林澈瞧了眼后记的朱樉,笑道。

        “先生您就快告诉学生吧。”

        求知欲旺盛的朱樉慌忙催促着。

        “我问你,最近几年冬天的气温怎么样?”

        林澈没有说‘国运论’,或者解析‘王朝周期律’,反而问起了气温。

        “冬天的气温?”

        “似乎这几年的冬天比以往冷点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变化,感觉差不多。”

        “先生不是本地人,可能有所不知,应天府的温度差不多就这样,正常的。”

        朱樉也没怎么思考,随口答道。

        可是说完转念一想,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重点。

        “先生您的意思,难道这气温跟‘国运论’和‘王朝周期律’有关系?”

        “不错,确实有关系。”

        林澈赞赏的看了眼朱樉。

        这小子能抓住一回重点,真不容易啊!

        “先生我不明白,这冬天的气温和‘国运论’何干?”

        “所谓瑞雪兆丰年,冬天冷了下雪也厚,这不是祥瑞之兆么?”

        虽明白了林澈的意思,但朱樉还是不了解其中根本,蹙了蹙眉,继续发问。

        “你觉得气温正常吗?等我说完,你就知道哪里不正常了。”

        林澈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朱樉,继续道:

        “关于气温和‘国运论’的关系,你接着往下听就能明白,现在先不用管。”

        <div  class="contentadv">        “你再算算各朝各代的国祚有多少年?”

        林澈没有立即向朱樉解释其中缘由,而是又抛出了下一个问题。

        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将朱樉搞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饶是如此还是思索了一番。

        幸好在大学堂那些大儒们讲王朝时,他还算感兴趣,对林澈提的问题不算陌生。

        要是让他回答儒家经典,他一准打不上来。

        思索片刻,朱樉回道:

        “各朝各代不算复辟,和二世而亡的秦隋的话,长的约莫三百年,短的差不多就百来年。”

        “林先生,莫非这与气温有关联?”

        朱樉知道林澈不会无缘无故抛出问题,其中定然饱含深意。

        “你觉得有没有关联?不用觉得我或许有深意,就按你的理解来说说,为何这些朝代的国祚没有一个超过三百年的?”

        林澈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将这个皮球又踢给了朱樉。

        “既然先生让我说,那我就说说自己的拙见。”

        朱樉见状只得细细琢磨一番。

        “古之朝代最盛者,无非盛唐强汉。”

        “唐之败亡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肆意分发权力,各地节度使权力大增,对治下土地已经彻底掌握。”

        “所以导致唐朝各地国中之国层出不穷,安史之乱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各藩镇割据势力,互相攻伐对唐朝的经济、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

        “此役过后唐朝由盛转衰,哪怕是唐太宗李世民重活一世也是无力回头。”

        朱樉简明扼要的分析一番,唐朝后期各个藩镇因为权力的增加滋长野心。

        各藩镇百姓更是只知道节度使而不知有皇帝。

        人心散了,队伍还怎么带?

        隔壁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频频点头。

        他没想到自家的浑小子对唐朝衰弱,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看来他还是对二小子,小瞧了。

        现在在林先生的教导下,这理论知识只怕又要大涨。

        这要是太子跟在林先生后面学一段时间,咱大明也就后继有人了。

        不自觉的看了眼,凝神倾听的朱标。

        暗暗有了打算。

        另一边。

        “再说强汉,汉朝的灭亡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昏君层出不穷,政治无比黑暗。”

        “汉灵帝卖官鬻爵,使得狼心狗肺之辈能登庙堂,高位之上皆是尸位素餐者把持朝政。”

        “世家疯狂敛财,兼并百姓土地,朝廷坐视不管,任由百姓深处水深火热…”

        “如此作为实乃官逼民反!”

        “黄巾起义,各路诸侯皆是圈地自立,因此偌大的汉朝才顷刻分崩离析。”

        朱樉说完轻轻吐出一口气,随即立马看向林澈,想知道他到底说的对不对。

        “不错,看来你对各朝各代都有过一些了解。”

        出乎林澈的意料,没想到朱樉对朝代灭亡一事了解的如此深刻。

        朱樉得意洋洋,总算让先生刮目相看一次了。

        “但是,你忽略了王朝灭亡一个重要的深层逻辑。”

        话锋一转,林澈接着说道。

        刚还一脸得意朱樉闻言瞬间就拉下了脸,果然还是又没回答到点子上?

        但自己着实想不出来…

        这些朝代的灭亡跟气温到底有着什么关联啊!


  https://www.dldwx.cc/xs/16190942/1321013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