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三十一章 文名(新的一周求票票,求收藏)

第三十一章 文名(新的一周求票票,求收藏)


  宋朝之前,汉字横竖一致,除了草书,所有笔画以收脚为主。

  这就造成了后世许多孩子看唐朝之前的书法家的字,觉得不过如此。

  而到了宋朝后,为了适应印刷术的发展,大批量印书,出现了宋体。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刻匠们加粗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抵抗刻版磨损。

  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

  这也让后世的书法风格多了许多装饰,或者说个人特征的灵魂,并从此流传开来。

  赵德昭的字就属于这种风格,相比宋徽宗少了楷书的瘦金体风格与工整,多了一丝属于自己的杀伐气势。

  一个才十四岁的“孩子”,如今竟然就已经博采众长,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字体。

  这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正因为要扬名,赵德昭才不会在乎许世知道他以前的字体,直接把现在的字体大明大白地亮出来。

  因为有这样一个名声,与许世一个人的怀疑,绝对是收获大于风险。

  即便是许世怀疑,也不会揭露,反而会帮赵德昭掩饰,因为教出赵德昭这个书法大家,也是他的功劳。

  而在赵光义这边,赵德昭其实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这个时候的赵光义重视的是军权,只要不问他夺权,他还能容忍一个精明的侄儿。

  关键是,上面还有一个赵匡胤。

  所以赵德昭既要韬光养晦,不能让赵光义忌惮,也要适当证明自己。

  一个无能的皇子,是不值得大臣们追随的。

  历史上,赵光义能等到十一年后,南方完全平定才动手,这就给赵德昭了一个借鉴。

  只要他没有聚起大势,他是不敢真正拿自己怎么样的。

  而对才十四岁的赵德昭来说,军权现在自己是不指望的,那么,在不引起他戒心的时候,让自己更加名正言顺,更加重要。

  一个名正言顺,是整个华夏在封建时代最有力的舆论宣传。

  一个对弟弟妹妹仁爱的皇子,还能勇猛无敌上阵杀敌,还能自创字体文采出众,这个名气还是很管用的。

  赵德昭一张张考卷写下来,原本研墨伺候的佟亮已经被司天监的王钺挤到一边,这位五代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已经被赵德昭的字体迷的面红耳赤,不能自抑。

  赵德昭怀疑他可能等阅卷之后的第一时间,就会把自己的考卷据为己有。

  他今年才二十六岁,论资历当然比不上其他人,但他老爹牛批,在宋朝的官场,人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他父亲王朴是后周时期最全才的大臣之一,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王朴自幼聪慧警敏、好学擅文。后汉乾祐三年(950年),王朴中状元,担任校书郎。

  但是对后汉不满,辞官回家,到了后周又被柴荣重用。

  此人文武双全,柴荣担任晋王时期的所有政务,几乎都是他处理的。

  柴荣当上皇帝之后,屡次征伐,采用的平边策也都是王朴的谋划。

  他的《平边策》运用战略上进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战术上进攻避实就虚,扰敌令其疲惫的方法而扩展后周版图。

  包括现在的赵匡胤对外战略,也是遵循他的平边策,宋朝统一南方,有他很大一部分功劳。

  而且柴荣出征,每次留守大本营,掌管开封府一应大权的,也都是王朴。

  王朴除了文武双全,还精通数学,天文,建筑,音律。

  开封府建设规划,皇宫建设规划,后周时期的显德钦天历,宋朝时期的音律都出自他手。

  可惜的是他猝死离世,只活了五十四岁。

  赵匡胤每次提到他,都说王朴如果活着,他不可能当上皇帝。

  这是一个被誉为智谋堪比孔明,五代十国第一人的大牛。

  王钺当然比不上他老爹,只精通数学和历法,在钦天监任职。

  不过现在开封府的人都还记得王朴的功劳,文武大臣们对他的后人也都格外礼遇。

  他如果想要抢赵德昭的考卷,其他人还真不好意思跟他抢。

  王溥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围在赵德昭的面前,但是属于他的那一份历史考卷,他比谁捏的都紧。

  同时他的心里也不无疑惑。

  赵德昭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个没有心计的直人,包括他,一开始都只是将赵德昭当做一个刚蒙学的稚子。

  可是现在赵德昭表现出来的实力,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今日为了探底,他出的题目数目众多,足有百题,涉及历史上各个时代。

  但除了少数偏门的历史人物和事例,他都能分析的清清楚楚。

  一个可能当上皇帝的女婿,一个具有培养价值的女婿,这样的能力……

  相比之下,字迹的好坏反倒不是他重视的。

  临近午时,今日的摸底考试才告一段落,王钺没有争赢他人,只拿到了天文地理数学方面的考卷。

  这个时候,他只后悔自己出题少了。

  不过,若是没有合适的理由,这个时候让赵德昭为他写字就是失礼,所以他急的有些团团转。

  佟亮走了进来,躬身道:“二哥,午膳已准备妥当。”

  赵德昭正身下床,然后长揖到底:“诸位大人,今后我学业就拜托诸位了。”

  王溥他们见赵德昭下了罗汉床,就也都起身穿上了鞋子,正身回礼。“为皇子授业,乃臣之荣幸。”

  “无须多礼,还请移步就餐。”

  就在这个时候,大批的禁军进了东宫,赵德昭他们从大殿出来,正好瞧见皇帝仪仗,一个个都连忙迎下了台阶,候在一旁。

  赵德昭虽然是皇子,但是拜师宴也少不了。

  赵匡胤这个时候过来,显然是不是以皇帝的身份,而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参加宴会。

  大步行来的赵匡胤距离还有七八米,就朗声笑道:“诸位卿,小儿可还能入尔等之眼?”

  王溥身为赵德昭的老丈人不好多夸,陪笑道:“恭喜官家,臣战战兢兢,不敢以师自居。”

  尚书省右仆射侯升越长揖道:“皇子治学基础远超臣之预料,实乃大宋之福。”

  礼部员外郎胡授躬身拜道:“陛下,皇子乃天命之人,天授其才。”

  这话就有些吹捧的太过了,赵德昭听的都有些不好意思。

  而王钺更是夸张,躬身拜道:“陛下,臣只求能誊抄一份皇子考卷,将原本赐给微臣。”

  赵匡胤一听全部是好话,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以往二哥学业平平,许传家每次见我都愧疚不堪,今日为何却……”

  王溥将赵德昭的考卷递给了赵匡胤,笑道:“官家请看……”

  宋朝称皇帝官家,陛下都是正确的,所以称呼比较混乱。

  基本上是经常能见到皇帝的,官家称呼的多,少见到皇上的,陛下用的多。

  毕竟陛下比官家这个称呼更有尊敬的意味,还有一些少见皇帝的,还用天子,圣人称呼。

  相反,没有称皇上的。

  皇上在历朝历代都有大臣私下议论的时候称呼,用的都不多。

  只有到了清朝,因为明清小说的皇上称呼的影响,是称呼皇上最多的。

  众人移步到了大殿,几份考卷都递到了赵匡胤的面前。

  赵匡胤识字,但是学问嘛就一般般,主要还是一个武皇帝。

  不要说跟前世的朱棣相比,就是跟朱元璋这个一开始的不识字的放牛郎相比,也相差甚远。

  但他自己的文采不高,却不代表欣赏水平不高,赵德昭这些考卷他还是能看出好歹的。

  等他放下考卷,还未说话,王溥开口说道:“日新学问基础扎实,尚举一反三,认知颇有见地。此不仅是大宋之福,也是陛下之福。况且二哥不仅文采出众,这一手书法也有大家风范,若流传出去,必定震惊士林。”

  赵匡胤笑道:“我儿还需博取名望吗?”

  王溥道:“非也,不为名望,只为让天下士林知道,心有所依。”

  听到这里,赵匡胤的笑容淡了下来,犹豫了一下问道:“若文臣士子归心,武将岂非离心?”

  王溥坚持说道:“日新方才十四,不传文名,难道传武名就合适吗?”

  这几句对话,除了王钺没有听明白,其他人都听出来了背后的含义。

  赵德昭当然也听出来了,觉得自己以前有些小瞧了赵匡胤。

  不管他这个人的能力如何,最起码他的情商足够高,考虑问题非常周全。

  一个十四岁的皇子,也到了该逐渐让世人所知的阶段,但是该如何推出去,是很讲究技巧的。

  一个明星都要立人设,更别说一个皇子了。

  赵匡胤对立文名是有些抵触的,这个时代,文采再高也没一点用。

  不会领军打仗,根本没有人敢跟你混。

  他原本准备等两年,等赵德昭十六岁了,等他领军打一两场胜仗,再推出去。

  现在王溥却想让他先宣扬文名,再宣扬武名,打造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

  这个老丈人,现在已经开始一心一意为女婿谋划了。

  不过这跟赵匡胤的计划差异不大,所以他点了点头说道:“且先看看开封府反应吧。”

  


  https://www.dldwx.cc/xs/21141410/5680524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