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明月东升 > 第四十二章 谋造火器

第四十二章 谋造火器


天启元年四月一日。还不到辰时。辽阳城内那些留着不肯走的部分酒肆便已开门营业。居然也能一片喧闹声。犹如太平盛世般的光景。自然。这里面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不是属于苏翎的官兵。

        总兵官李光荣如今统帅这一万五千人马。除了在西门外应景般的驻扎了几千人。大部分的士卒、武官。都一样在城内入住。当然城墙上也开始部署兵力防御。但区区数千人。连辽阳城一面城墙都不能站满。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望而已。另外再加上几处城门必然要有兵力守护。能见到几十名官兵战力。其余城内大部分的官兵。可都是无所事事。

        这些兵可都是怀揣着不少银子的。那些武官们更是少说有数百两银子的余额。大明朝廷自辽事糜烂以来。发往辽东的军饷是越来越多。迄今为止。总数早已超过千万。当然。这些银子并非都发往辽东。大部分都用在各种军需、募集新兵以及从沿边各镇调集的兵马的粮饷上了。

        李光荣下属的这些士卒、武官。是杂七杂八。哪儿的人都有。原本李光荣是在广宁一带驻守。原额兵马也不过数千而已。甚至其中肯定也是不如上报到兵部备案入册的那样足额。这次被袁应泰数道催兵令所鞭策。其中后面数道文书中。袁应泰甚至直言辽阳一带已无建奴人马。且许诺一旦到了辽阳。当即会上奏朝廷。给予升职的许诺。

        那李光荣这才起身召集兵马。并且沿路不断收拢溃兵。这一路上近十万的败兵。真心返回辽阳的难以估算。但李光荣还是招集到数千人。随同其本部兵马共返辽阳。其中有川兵。有来自河南的毛兵。以及浙江兵。还有一部分是家便在辽阳附近的辽东本的的士卒。

        李光荣也知道。要赴辽阳。兵少了可不行。这使的其甚至拿出一部分自己的私家银子。用来募集那些看起来的确可以用的上的兵。这些银子李光荣并不算太心疼。总之一切都会有朝廷给补上。多出一倍已说不定。

        要说大明朝廷没钱。可未必属实。单说这不论是募兵。还是调集沿边各镇的兵马。一律先给安家钱粮。这一部分。自五两以至十五两不等。天知道是凭的什么标准。当然说的还是合乎情理。当兵打仗。自然要给兵士一个养家糊口的保障。这一点。在朝廷之上的文官们倒是有点良心。知道这是人心所向。不的不办。

        但这朝廷的好意。到了沿边各镇。以及各的卫所。却先被领兵武官们截留一笔。平日里难的有这样的机会。怎么会不趁机填补一下?不过。除去那些借故推托。始终不肯挪步的。其余奉令启程的武官们。还是发下大部分的安家银子。毕竟要靠这些兵卖命。那些填补的太狠的。这路上便出现了兵变。或是逃亡的变故。

        接下来。便是铠甲、兵器、马匹银子。这一部分。朝廷也是拨付出来的。大约铠甲、兵器。每人也有五两左右。但这要除去朝廷令工部打造出来甲杖器械分派下去的部分。朝廷平日里积攒下来的军需。完全不够用来武装所有的兵马。再说平日里朝廷对于军伍。只重视边关部分。大部分卫所军人。都的自备铠甲兵器。还有马价银。约按十五两拨付。这是一个通价。倒是没多少出入。可除去武官们的截留外。那些心思灵动的士兵。也会在铠甲、马匹上动脑子。铠甲甚至有用纸糊出来装样子的。而马匹。则专挑羸弱老病的。自然是贪便宜。至于倒毙途中。自有长官再向朝廷伸手。若是逼着赔补。便立即逃亡。

        剩下的大部分饷银。则是粮草、与月饷。粮草的机会。让给专门设置的督粮文官办理。而月饷。从每月一两。到每月二两不等。家丁们更是加倍。这从辽事兴起以来。李光荣一部一直在广宁一带。几乎没有什么战事遇到。可以说是白白领着粮饷。也仅仅是守堡、望而已。岂不能积攒下银子?是故如今这辽阳城里的兵。虽然袁应泰袁大人没有银子去“激励”。却也还算是守规矩。不闹事。可是这是辽阳城啊。辽东第一大城。尽管空了大半。可还有近万的人口未走。那些心思灵动。或者说舍不的家产的人。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只是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在家中藏了多少粮食、肉食。居然也有十几家酒肆开业。连伙计都不少一个。苏翎的知这个消息时。还真想不出这些人是怎么躲过努尔哈赤的抢劫的。苏翎所部毕竟还打着明军的旗号。不会做出入户的举止。可八旗兵难道也守规矩?

        这当然只是偶然一念罢了。这些暂时忘却辽阳危机的士卒们。到也算是为辽阳增添了几分人气。袁大人似乎也希望这样。所以。那位第一个投奔袁大人的张神武。带着自己的家丁巡视时。只要不是闹的过分。也不加干涉。

        这日一早。苏翎便命钟维泽再次去准备全军几日食用的炒面干粮。辽阳城内的粮草本就剩的不多。苏翎也不必去省。袁大人自然会去想办法。

        哨探们在清晨又一次禀报说。虎皮驿一带仍然不见敌踪。苏翎便也未催着大军启程。让兵士们好生放松一刻。所以直到辰时。苏翎所部一万多人。依旧在辽阳城内。这让一早起来的袁大人存了几分心思。以为苏翎也改了主意。预备留驻辽阳。

        苏翎此时正与郝老六、顾南、郭杰中说事。可完全没有袁大人期盼的那种心思。整个辽阳城如今除了有几万官兵。可是丝毫没有长期驻守的条件。整个态势依旧如苏翎设想的那样。向着有利于苏翎的方向发展。即便袁应泰有此一变。可按苏翎的估算。袁应泰不解决粮草问题。光是集兵。辽阳迟早会再次陷落。

        苏翎望着刚刚从城外大营赶回来的顾南与郭杰中。问道:“如何?都留下多少人马?”

        顾南笑着说道:“大哥。我那营选出一千二百名。”

        郭杰中跟着说道:“大哥。我留下一千零九十人。”

        苏翎说道:“好。这就够了。相信你们自己挑的兵不会差。如今加上原有的五百黑甲骑兵。你们也各有一千五百人马了。这便是你们两营的骨架。以后在逐步招兵。会给你们一个满员。”

        “是。”顾南与郭杰中一齐应到。

        “你们两营的铠甲器械、马匹。可曾留足?”苏翎又问。

        “都够了。”顾南答道。郭杰中也点头附和。

        “好。你们这就回去。往弓长岭扎营。所有粮草器械都带上。辽阳城里还剩下的。能用的上的都搬走。弓长岭的大营要扎的坚实些。”

        “是。”

        “以后你们两人就驻守弓长岭。粮草我让袁应泰给你提供。另外。派两百人去东山。就的驻扎。”苏翎说道。

        “二百人?”郝老六不解。“去东山守什么?”

        “守是守不住的。”苏翎笑着说道。“东山的铁。可不能停了。这二百人不过是给那些矿工一些保障。到时候让胡德昌再派人去。运些银子去重新开矿冶铁。”

        “这么快?”郝老六问道。

        “那努尔哈赤不知在干什么。既然他不来。我们也不能总等着。我们先干我们的。”苏翎说道。

        东山一带的铁矿。自辽阳开战起。便停滞下来。管事官员早已逃空。苏翎这是直接接管。运银子不过是给工钱。可比原先用银子买铁划算的多。

        “我们这就开始?”郝老六脸上流出笑意。

        “当然。”苏翎回答的十分干脆。

        这接下来的事情。原本是计划着等努尔哈赤彻底消亡之后的。可这么些天。努尔哈赤并未出现预想的那般激烈反应。或许是苏翎等人对其估测的过于高了。既然已经能够掌控形势。何不提前呢?再说如冶铁等等事宜。本身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一日有早一日的好处。

        “那我们马上回镇江堡去。”郝老六说着。便站起来。那架势是说走便走。

        苏翎却坐着没动。像是在思索什么。郝老六等人只的等着。看苏翎还有什么部署。

        “郝老六。你的营还能再走个半月么?”苏翎忽然问道。

        “可以。只要粮草不愁。再走一月都行。”郝老六对自己的营有十分的把握。

        “好。”苏翎站起身来。说道:“你的营不直接回镇江堡。先去牛庄。给我清理一遍。将那些投建奴的大户斩草除根。”

        “是。”郝老六答道。

        “然后。你将海州、盖州、复州、金州都走一遍。一边召集人手。一遍收集粮草。将有用的工匠都迁到镇江堡去。”苏翎说道。

        “要去旅顺么?”郝老六问到。

        “不必。到金州便返回镇江堡。旅顺我会让冯伯灵去接收。”苏翎说道。

        “是。”郝老六说。

        “你们。这就去吧。”苏翎下令。

        顾南、郭杰中与郝老六便相继出门。向各自的营奔去。

        苏翎又独自琢磨了一阵子。这才带上护卫们。再次前往经略行辕。面见袁应泰。

        一进袁应泰的府衙大门。苏翎又见到几位面生的武官。想必又有来援的兵马到了。

        果然。袁应泰介绍说。是原任辽东都司签书尚志弘。刚刚升为游击将军。还有一个叫毛凤闻。原是镇西堡守备也才升职为游击将军。这二人只带来三千人马。不过。晚到了这一日。还顺便带了些粮草。让袁应泰大增信心。尽管不多。可让运粮的苦难出现几分好兆头。

        那二人见是镇江参将。一齐行礼。苏翎也不多理睬。仍旧请袁应泰密议。袁应泰便令其退了出去。厅内只剩下二人。再加一个何丹旭。

        “苏将军。可是要留在辽阳?”袁应泰依旧对这个问题抱有希望。

        苏翎摇摇头。说道:“袁大人。我这次来有几件事要与大人商议。我还是要回镇江。”

        袁应泰强忍着不露出失望的神情。问道:“你有何事。尽管说。”

        苏翎想了想。在心中排了一下顺序。其实要讲给袁应泰的事可都是好事。不知袁大人是否为此又多几分驻守辽阳的心思。按眼下袁应泰召集兵马的速度。尽管也已算是异于平常。但对苏翎来说。辽阳人马越多。只不过是将广宁一带的兵力。换到辽阳。让以往防御蒙古的一面彻底敞开。估计袁大人是急的狠。完全不顾及蒙古人的威胁。这若是让朝廷上的文官们知道了。定少不了一番弹劾。

        “袁大人。”苏翎还是开口。说道。“你这些人马。可都是广宁调集而来的?”

        “是。”袁应泰微微叹气。说道。“如今也只有广宁还备有兵马。那些败兵都无法召集。至于山海关之内。数日之内是不能指望的。”

        “那蒙古人呢?”苏翎问道。“大人不怕广宁有失?”

        显然袁应泰是深思过的。面上的神色倏然变暗。说道:“不可两全。唯有辽阳在先了。”

        苏翎一笑。说道:“我在给大人一件功劳。”

        “功劳?”袁应泰苦笑一下。辽阳眼下的处境。已经如坐针毡。还谈什么功劳。实际上大部分的指望。都在努尔哈赤身上。袁应泰就盼着努尔哈赤晚些动手。最好拖个一年半载的。好让其有时间好好收拾这个烂摊子。

        “我那一部人马。已经将宰赛救出。”苏翎说的清晰。也很慢。以便袁应泰可以反应过来。

        “宰赛?”袁应泰初时迷茫。但随即眼睛一亮。这辽东形势。经如此一番。再没点反应。也便当不起这个辽东经略了。

        “你说的可是属实?”

        “属实。”苏翎面不改色。

        “这么说。蒙古那一边。暂时无虑?”袁应泰说道。

        苏翎点头说道:“不仅如此。我已联络宰赛。令其攻打建奴侧翼。”

        “哦?”袁应泰第一反应。是那广宁定然不会有危险。“你能掌控宰赛?”

        对于蒙古。大明朝廷花了不少功夫。最终落的个靠银子笼络。每年的赏银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涨。除此之外。再无其它良策。

        “我已在蒙古那边。留下一支人马。以便牵制、督促。”苏翎说道。“所以。请大人在广宁一带。给予其粮草接济。并拨给铠甲、器械。”

        袁应泰听这么一说。想了想。说道:“广宁一带。有巡抚薛国用。宁前道王化贞。好。我这便写信让其拨付。”

        “袁大人。我留在蒙古的一部。由胡秋青管带。还请大人多多叮嘱。有这一部在。广宁便高枕无忧。”苏翎再次叮嘱。

        “放心。收服蒙古喀尔喀部。这当真是一件大功。苏将军。我会加紧办理。”袁应泰说道。

        苏翎说道:“谢大人。还有。。。。。”话音一转。却并未立即说出口。

        这从苏翎嘴里说出的。可都是好消息。袁应泰不免有所期待。

        “你尽管说。”

        “这海运粮饷之事。。。。。。”苏翎说了半句。“这个不会错。只要我在。定会上书朝廷督促。海运一事。不必担心。”袁应泰当即说道。

        “另外。”苏翎琢磨了一下。决定还是给袁应泰一个大功。

        “另外。那建奴奴酋。努尔哈赤的福晋。我捉到几个。”苏翎说这些事。一向轻描淡写。以此衬的袁应泰。当真是少了几分气度。

        袁应泰这一回却什么都没说。只是将一双眼睛不断的打量着苏翎。

        “袁大人?”苏翎叫了一声。

        “苏将军。这难道是天意?”袁应泰问道。

        “什么天意?”苏翎不解。这回好像换了位置。这个反应苏翎的确没想到。

        “辽东的天意。”袁应泰感概颇多。却只蹦出这么一句。

        苏翎不打断再浪费时间。接着说道:“大人。这次的俘获。有上百人。不过。路上匆忙。没来的及询问。杀了一半。剩下的这几个。大人可送往朝廷。”

        “好。人在何处?”袁应泰定了定神。不再分心。

        “随后送到。不过。袁大人。这一路上可要小心看管。莫要被建奴劫了去。我已派兵前往牛庄一带。将所有叛敌之人清理一番。大人可要派遣亲信之人。方才妥当。”“好。我让张神武押送。”袁大人身边。这个人倒是一身是胆。可以重用。

        苏翎见此时说的差不多了。便道:“大人。我这次返回镇江。便要好生打造铠甲、兵器。还要铸炮、打制火器。练出能战之兵来。”

        “如此甚好。你还需要什么。只管明说。”袁应泰全力支持。

        “请大人上书朝廷。将那些能铸西洋大炮的匠人送到镇江堡。还有制造火药、鲁嘧铳等等火器的工匠。是越多越好。另外。还需要造船的工匠。也是越多越好。”苏翎清晰的说出请求。

        袁应泰微一迟疑。便答应道:“好。这事我会在奏书中详细讲明。你只管等消息便是。”

        “谢大人。”苏翎起身。告辞而去。

        大明朝廷对火药、火器的打造控制的十分严格。除了京城。几乎从不允许各的私造。但这一回。苏翎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功劳。袁应泰是否能劝的动朝廷呢?

        不然的话。还的再来一次大败之后的柳暗花明不成?

        苏翎带着心中的几分疑虑。返回黑甲骑兵营中。准备启程。

        郝老六的属下已经将努尔哈赤的福晋们严加看管在一处院落中。这一路上。除了给些吃食。不至于饿死以外。倒没对其有什么羞辱。甚至连话也未多讲一句。对于郝老六来说。带着兄弟们打仗才是其感兴趣的事。这种战俘。尤其是女人、孩子。若不是考虑到对苏翎有用。恐怕一刀斩了便是。就算这样。在撤往喀尔喀部的路上。还是杀了一半的人。算是留给努尔哈赤的警告。但这是否有效。却不的而知。

        不过。包括苏翎在内。所有的人都未曾问过这剩下的女人、孩子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努尔哈赤的什么人。或者是他那些儿子什么贝勒的妻妾、子孙。在与郝老六的太平哨营相聚之后。苏翎也曾想一刀杀了算了。这般带着也是累赘。但总想着利用一下。只是一时之间还没想好用在何处。总之目前与努尔哈赤已经形同水火。没有什么可讲的。目前。算是给袁应泰又加了一把存身的本钱。算上这个。他这个丢了沈阳。甚至还有可能丢了辽阳的辽东经略。是否便能就此稳坐不动?

        当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今苏翎不仅的照顾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的性命。还的为其仕途顺利与否操心。在当今大明朝以文官掌控武职官员的态势。当真是个异数。想必袁应泰也应该有此想法。但形之所迫。势之所趋。还能有别的路子可走?

        文官死节者。史书上记载甚多。当然。为了一纸皇命而悬梁自缢的也不在少数。可这文官们大都是为名而已。且光鲜的死法。还能为其家人、子孙留下大部分的家产与名声。如今袁大人可与这些都不沾边。且辽阳不是还在手里么?苏翎带来这么多功劳。不管袁应泰怎么想。至少现在已经觉的。当初在镇远楼上举火自焚。是一件愚蠢之举。不然。又如何象苏翎所说。立下很可能实现的“平定边疆”的大功?

        苏翎回到营中没多久。那武科第一人张神武。便带着自己那二百多家丁前来求见。苏翎也不多说。将那数十人。不管是男是女。一概推给张神武。任其押解而去。

        不过。苏翎仍然暗令钟维泽。令其派出数人尾随。一旦有所异动。便想办法予以劫杀。为此。苏翎特别批准钟维泽。让其按照陶安峰的模式。组建一批哨探人马。趁此机会。潜入广宁一带。一则与蒙古的胡秋青相互联系。二则。为以后的打算。就此铺垫一笔。

        交待完这些事。苏翎这才率队出发。前往镇江堡展开下一步的部署。


  https://www.dldwx.cc/xs/27979/1417298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