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174章 第174章(第一更)

第174章 第174章(第一更)


第174章

        家里的忙碌谢继宁没有时间惦记,  自从永安帝下旨让谢继宁讲学之后,谢继宁就进入了非常忙碌的阶段。

        翰林院大学士孔文英叮嘱谢继宁可以暂时以太子讲学为要,还经常会询问谢继宁关于讲学的内容的准备,  显然对于谢继宁给太子讲学非常重视。

        但是谢继宁自己却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讲学,一是因为给太子讲学的人很多,谢继宁暂时还排不上号,  每十天两节课,  没有办法讲太多东西,所以谢继宁精心准备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

        二是谢继宁深感自己的不足,加大了学习的力度。

        能进翰林院的都不是泛泛之辈,  翰林院因为其乃是皇上的顾问团,  辅政团的原因,  对录取的人才比较严格,主要两个来源。

        一是像谢继宁这样的一甲直接进,  状元从六品编撰,榜眼探花七品编修。

        第二个来源是翰林院根据需要放出一定的名额,然后二甲还有三甲的人再次参加翰林院的单位考试,  即考庶吉士,  考上了,能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  熬过两三年,  才成为翰林院的正式编制。

        翰林院的这种录取方式就证明了翰林院的人的不一般,谢继宁三人慢慢的融入翰林院才发现,  翰林院里面卧虎藏龙,  前几届的状元榜眼探花除开个别的几个,其他的都在翰林院。

        这些人都很不一般,本就读书厉害,  如又在翰林院深造多年,更是将知识典籍读熟,读透了。

        三个骄傲的小孔雀新进士么没有被部门的冷板凳吓到,谢继宁打破局面之后,下马威直接没有用处,被放弃。

        却是被前辈们用渊博的知识压得一点狂傲都不敢有,都谦虚极了,只能一起学习。

        “继宁你之前《水利考》你看完了吗?看得怎么样了。”

        谢继宁一边将一个排骨喂进嘴里,咽下之后回答道:“看完了,藏书阁应该还有同类型的,我要去再找找,这本上面虽然实用的,但是也有很多问题。”

        “嗯嗯,我看了一本《河工考》,倒是很不错,咱们换着看,然后再一起探讨一下。”

        “食不言寝不语,维方,你也和继宁学坏了。”

        王弘绪见两人吃饭的时候都一直在说,早就想阻止了,但是自小的养成的习惯让他在吃东西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开口。

        这会碗刚刚放下,就赶紧开口说了。

        谢继宁和姚抬头对视一眼,赶紧埋头快速的吃饭。

        三个人乃是同年,关系既紧密又脆弱,一开始他们是竞争对手,谢继宁小小年纪就博得头筹,姚维方和王弘绪自然是不服气,心情复杂。

        但是又因为是同年,天然就属于同盟,所以王弘绪心里对谢继宁感官复杂,但是仍然选择和谢继宁玩,和几个名次靠前的一起玩。

        在三人同时进入翰林院之后,就迎来了下马威,要是被一直有下马威,时间长了,每个人就会被不同的人拉拢,找到不同的前辈投靠,谁没有办法特立独行,独善其身的。

        谁知道谢继宁异军突起,一下子就成为了皇帝面前的红人,不仅经常被皇帝宣召,还有了一个固定的差事,给太子讲学。

        自然而然,一甲的三人就以谢继宁为首,抱团了。

        三人震惊于前辈渊博的知识,只能悄悄努力,不放过任何时间,奋力学习,努力追赶。

        这几□□堂上一直在讨论关于水利的事情,三人还没有资格上朝,要三个月学习适应,正式定下之后,才能上朝。

        虽然不能上朝,但是三人还同样关注此事,所以也都赶紧查询相关的书籍,想到对此了解一二。

        谢继宁更加迫切的需要了解,因为按照太子的好奇心,他一定会问到这件事。

        果然,第二天在给太子宋锦炎上课的时候,太子就问起来了这件事。

        “谢编撰,最近朝堂上的大人们在烦恼黄河之事,谢编撰你了解情况吗?”

        太子早早的就开始观政,但是大多数时候,就是观看,旁听。

        虽然有詹事府的官员是属于太子的势力,但是在主君强大的时候,詹事府的官员一类是教导太子读书的三师之类的,他们大多遵循礼数,严格教导,不会和太子讨论太多的政事,多是要太子多加学习如何做一个仁德之君,

        另外一类都是些小官员,大多数都不是很强大,只是能记录太子的生活,替太子打理日常。

        谢继宁则是完全不一样,谢继宁年轻,思维开阔,尊重太子,更加难得的是谢继宁是六元及第,有真才实学,还见多识广,博闻强识。

        “回太子殿下的话,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在治理河水上花费很大的代价,大盛立朝不过到百年,在治理河道上面每年都会拨款,因为黄河两岸沿线牵扯上千万的人的生命和日常生产生活。”

        “河水的问题从大方向来说,都是决堤,洪涝灾害等方面,但是具体的时代还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臣查询了相关的资料,如今的黄河主要的问题就是河水数次变道,到处堵塞,乱流,所以治理河道也应该先从这一方面着手。”

        太子伴读见谢继宁放下手里的书,然后微微一思索,就讲起来了,而太子正在耐心的听着,赶紧也跟着仔细的听。

        “至于治理河道微臣的看法是治河需要治水治沙(1),之前多是治水,臣认为治理黄河……筑堤束水,以水攻沙。(2)……。”

        “臣刚才说的是如今存在的问题好针对问题提出的有可行性的办法,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治理黄河并非一日之功,乃是百年大计,长期坚持才行。”

        “因为治理黄河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从上游到入海口都联动起来,上游植树造林,中游以河治河,以水治沙。……”

        这些东西谢继宁前世采访黄土高坡地区农业区的时候,查阅资料曾经看过的在古代都已经实行过的,都是有可行性的方法,结合几天查到的资料,还有和姚维方、王弘绪一起讨论出的办法。

        太子恍然大悟,又拉着谢继宁仔仔细细的问,谢继宁也直接找出相关的资料,来给太子还有其伴读仔仔细细的讲解,直到天晚,宫门要关了才回家。

        “主子今天怎么这么晚,我也没有想到让家里给主子准备点吃的带来。”青山一边赶上马车,一边关心的问道。

        谢继宁一边喝水,一边将马车的糕点找出来:“有差事,车上还有糕点,我先填一下肚子。”

        青山也不多问,而是将话题转移到家里的事情,谢家有很多的财产,但是那是属于谢家的,虽然有是在谢继宁的名下,但是谢继宁只是出一下主意,多余的也不多问。

        他出门的时候,公中也出了钱,但是谢继宁从小就有自己的是个人财产,府城的庄子,还有商铺,院子,都一直是谢继宁自己经营。

        出门一次之后,更是培养出独属于自己的人才,这些人才都是谢继宁养着的,也只听谢继宁的话,来到京城之后,谢继宁打算暂时不置太多产业在京城,有个院子住就行,毕竟之后能不能走还不确定。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无所事事,每天都只操心好好的照顾谢继宁就行,等于是休假了。

        “赵妈妈今天去和人家学厨去了,拿咱们家的菜的菜谱换的,那些大菜的菜谱都藏着的,拿去换的是太太教给咱们板桥的其他人的那些。”

        “嗯嗯,这是好事情,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独特的风味,赵妈妈去学一下也是好事。”

        对于下属愿意进步这件事,谢继宁是很乐意的,毕竟赵妈妈厨艺精进了,享福的是自己。

        谢继宁正在整理资料,就听道小太监来传达皇帝的口谕,宣召自己见驾。

        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袖,在翰林院众人的虎视眈眈中跟着小太监去见驾。

        谢继宁到皇极殿的时候,发现不只是永安帝在,太子殿下还有几个重臣也在,工部尚书,工部侍郎,还有户部尚书。

        一看到这几个人,谢继宁心中隐隐约约的有猜测,大概是为了自己之前和太子说的治理河道的事情。

        谢继宁一般想,一边跪下行礼。

        “继宁,起来吧,太子说你昨日给他建言献策关于黄河治理的事情,朕和几位爱卿,想了解一二,不如你再说说。”

        谢继宁道:“回万岁爷的话,臣昨日和太子殿下讲解之时,忘记带相关的资料数据,那些数据是微臣和翰林院的同仁姚维方和王弘绪一起查找资料整理而成,他二人各有所长。”

        “微臣担心自己一人说得不够完整,望万岁爷恩准,让姚维方和王弘绪二人来一起回话。”

        永安帝咪了咪眼睛,太子昨天晚上说了的,谢继宁没有携带任何资料,单单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和太子讨论了快两个时辰。

        “何善,着人去翰林院宣姚维方、王弘绪前来回话。”

        “是,万岁爷。”


  https://www.dldwx.cc/xs/46403489/124336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