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一路向善 > 第31章 童年的油画

第31章 童年的油画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一路向善》更多支持!

        童年,一个美好却虚幻的字眼。

        海山对于童年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有人说童年是指小学毕业之前,有人说童年是指十岁之前。有人说童年是指开始谈恋爱之前的日子;有人则认为童年是指孩子彻底懂得人情世故,不再天真幼稚,才算童年的结束。如果以这些作为标准,有些早恋或早熟孩子,估计童年要失去的更早一些。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怀念童年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是无忧无虑的,远比成人后,担起了生活的柴米油盐要来得轻松得多。他们甚至会觉得那时的友谊才是真的友谊,因为它是那么的纯真,纯真得如同一块没有杂质的美玉,又如一汪清澈见底的山泉,满是叮咚的悦耳和清晨山间草木的气息。

        若干若干年后,当海山回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也是无比的向往。当然海山所指的童年是指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确切地说是指转学之间的日子。

        时常能听见有的人吹虚说自己能记得两三岁时的所有事情,而且记得清清楚楚。每当听到这里,海山内心总是一阵鄙视。作为成年人的他,上个月的他做了什么事情,他都不能一一举出,更何况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前的事了。当然嘴是长在人家头上,头又是长在人家身上,人家是否真的记得,究竟是吹嘘还是事实,这个事情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不需要去过于较真。

        海山也很想去拨开记忆深处的那团迷雾,去看个彻底,看看自己童年的时候终究是什么样子?那里也许会有属于罪灵的记忆,也许还会有前生的那些稀薄断续的记忆,之所以现在不记得,也许只是单纯地被尘封了起来,只在等待某个特殊的时刻,如大彻大悟后或者死亡来临前才能见到。它们会化成醍醐,浇亮你浑浊的双眼,产生类似于回光返照时的通透与平静。不过也许那些婴孩时的记忆,早已经腐烂在时间的长河里,被彻底地遗忘,永远不可能再出现。

        这种对童年深处记忆的探索就如同抽刀断水,举杯不但不能浇灭好奇与愁绪,相反愁绪与好奇会更密密麻麻地生长茂盛起来。至于更多的记忆的东西,他只会觉得越回忆,越接近想象,也越来越不真实。

        索性,海山也就不去探索那人之初的记忆了。只是不断地巩固脑子里那几个已经存在了的零星的画面。不去渲染,不去更改,不用现在学到的想象使它生动起来。只是任它们犹如几幅干枯的油画,挂在记忆深处某块斑驳的墙壁上,偶尔回想的起的时候,用记忆的拂尘,掸掉岁月的拂灰,定期擦拭一番。

        如果说记忆要具有连续性,细微性的特征,那么海山的这种记忆是真始于他转学之后,到这个时候的记忆才是真正的三维立体的。

        在这里,回忆的灵魂可以任意行走在记忆的世界中,在这里,细节丰满而真实。你可以看到一群小孩子在玩游戏,可以看到红房子的教室、连在一起的长条板凳、破烂的水泥乒乓球台;可以看到池塘边那条通往严厉老师家的青草路;可以看见孩子们挤在店门口买牛角奶油面包、买葵瓜子、买山楂皮的情景;可以看见孩子们伏在地上玩弹珠,使劲全身力气去拍翻纸卡片,可以看见孩子们追逐嬉戏,玩着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切的一切,一切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

        可是再往前去,就是模糊一片。仅仅只剩下一个场景,一个词语,一个小伙伴还亮清晰。虽然只有这么三样,但是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海山的一生。

        尽管所剩下的记忆不多,甚至这个场景还是在母亲不断地强化中才得以保存下来。自从海山懂事以来,母亲就不断地在其身边灌输着孝的理念:

        “海山,你长大后会孝敬爸妈吗?”

        “会!”

        “怎么孝敬呢?”

        “我给你们买东西吃。”

        “海山,你以后肯定不会对妈妈好的。”说完母亲假装伤心难过的样子。

        “妈妈,别哭。妈妈,别哭。以后我会对妈妈好的,我会对爸爸、妈妈都好的。”海山见妈妈哭了,着了急,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去劝。

        “海山,你以后可得好好孝顺我们,你很小的时候就像我们承诺过的。”

        “承诺?什么承诺啊?我怎么不记得了?”

        每当海山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妈妈总是故作惊奇却不厌其烦给他描述那个场景,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海山遥远的童年的记忆中才这么一个清晰的画面。

        “你不记得了吗?那是你3岁半的时候!那个夏天!你都忘记了吗?”

        每当母亲这样故作惊奇地问海山的时候,爸爸在旁边总会揶揄母亲几句:

        “孩子那么小,哪能记得什么?还不是今天说,明天就忘记了。知足吧,你这脑袋,我看在十岁时做了些啥都不清楚。”

        “怎么啦!怎么啦!我记忆再怎么差,我也是读过高中!是高中生!你那破初中文凭,毕业证都没有领到吧?”

        每当讲到这时,父亲也就笑笑,不再与母亲争辩什么,无奈地说着‘这家就你行!你文凭高!行了吧?’,看到丈夫不再争辩,母亲也不再追击,而是反过来给海山更加仔细地回忆那个场景。

        “那一年夏天,树木特别翠绿。所有的一切都是绿的,绿的草,绿的树,绿的水,你爸爸穿的衣服都深绿色的。我穿的是黄色的衣服,给你穿的是红色肚兜。那时,你刚刚3岁出头,我和你爸爸抱着你去分场有事,天气太热,我们就在树底下的阴凉处休息。当时一辆军用吉普车从远处开了过来,迷彩的军用吉普车也是绿的,后面却扬起黄色的灰尘。那也是你第一次见到汽车,你当时兴奋得大叫,直往路中间跑,拉都拉不住。那车在我们身旁慢慢地开过,我还抱着你摸了车子。

        车子没有停,最后还是开走了。你望着车子半响不说话,最后,你回过头说了句让妈妈我终生难忘的话:妈妈,以后我也要让你们坐上那样的吉普车。”

        每当母亲讲到这个场景时,她总是想出一堆话来衬托最后的这一句话,论证它是有多么地不凡:你要知道,当时你才3岁出头;人家小孩3岁时还在吹鼻涕泡,鼻涕从鼻子流到嘴巴,再经嘴巴流到下巴,你却说出这句话;人家有的小孩还话都不怎么会讲,你却说出了这句话;那时你已经能从1数到1000,一字不错;你还能运算十以内的加减法,还能背十几首诗;广播里报天气预报时,你听得最认真了,每当要播报下一个城市的时,你总是能抢先一步把下一个城市给说出来……

        最关键的是,妈妈从来没有教过你说这些,妈妈从来没有提过要坐吉普车的事,而你却自然而然地讲了出来,以你自己的思维想到并说了出来。

        母亲总是一遍又一遍地不断强调着海山小时候是多么地聪明,以及说出那句话是,自己是多么地震惊与感动。以至于让海山以后就有幻觉,自己生下来就是聪明的,本来就应该去读好书,以后长大了有一番大出息。母亲也总是不断地跟他描述着那天的草色是多么的碧绿,那树是多么的碧绿,那池塘的水是多么的碧绿,那车又是怎样的碧绿,爸爸的衣服又是怎样的绿,于是,这样一幅绿油油地画面就渐渐地出现在海山的脑子里:

        一个方形的池塘,一条土路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一棵高大的杨树荫下,一身墨绿的男人牵着矮他一个头,一身鹅黄的女人,女人怀里还有个穿着红肚兜地孩子,远处看,就像是一个鲜艳的红点。他们并排站着,勃子向上拎得老长,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辆军绿色的车拖着一条长长的黄色烟雾似的尾巴从远处开来,又慢慢地离去。

        这一幕不断地在海山的脑子里重复播放着,三个人拎起脖子似地望着,一辆军车不断地从画布的右边开了出来,然后消失在左边的画布里。海山努力地想跳进这副画面,去寻找那更多地细节,可是到头来,他发现不管树还是草,都永远地那样绿,看不到其它的颜色,池塘的水也犹如一块巨型地翡翠,却丝毫容不下一点活物。画面中的父母也从来不讲话,像两个木头人似地机械地盯着车的方向,轻微地调整着头颅的角度。他试着去体会当时摸军车的温度,是冷还是热,但是无论他怎么体会,他终究是感觉不到丝毫的温度,他甚至都记不起车子有没有停过,有没人从车上下来与他们讲话,捏过他的小脸。

        终于海山没有再去尝试,而是任这副记忆的画面永远悬在记忆的画廊的深处,那嫩绿的颜色给他温馨,给他力量。终于在母亲不断地重复和刻意地描述下,海山认识到他自己不仅从小就聪明有志气,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孩子。这个源自自己记忆深处的‘孝顺’也随之刻在脑子里,影响着海山以后的行为处事,也深深地影响了海山的一生。

        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月票,求打赏,四求各位~(我的小说《一路向善》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https://www.dldwx.cc/xs/52257/2727168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