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相知莫问 > 第44章 相知

第44章 相知


那时杨青辞一路南下,终于在江南看见了徽山书院,那和长歌门徽山书院一模一样的名字才让她有一丝慰藉之感。徽山书院杨山长博古通今,让人如沐春风,也颇为赏识杨青辞的学识,还有一手好琴,于是杨青辞就留下来,做了徽山书院一名教琴先生。

        杨青辞貌美,气质宛若天仙下凡,拿一手琴音更是让书院的学生闻所未闻,别说是学生便是书院的夫子也忍不住向她学琴。杨青辞的住处门槛都被踏破了,每日学琴的人、讨论的人,日益不绝,往往深夜都还有响声。

        杨青辞怕扰着徽山书院其他人,便想着在书院旁建一所别院,供大家一时兴起时学习、谈论之用。相知山庄是由杨青辞出资,杨以仁出力建成,建成后杨青辞平日里就住在相知山庄,到授课之时才会去徽山书院。杨青辞去徽山书院少了,来相知山庄的人就多了。

        郑越、江松、杨彩梅、孔念念,杨以仁是第一批住进相知山庄的,几人虽与杨青辞平辈相交,但是学习了长歌门心法,心中早就将杨青辞放在了半师的位置上。后来清河先生后来受杨以仁邀请来到相知山庄,一听杨青辞的琴音就入了迷,于是也在相知山庄住下,这一住便再也没有动过。相知山庄的名声渐大,住进山庄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也幸好这些名声只在徽山书院内部传。

        相知山庄的人一多,纵然大家有意隐藏得好,还是被人忌惮上了,比如白芦十八淀的人。虽然只是一些小打小闹,山庄中的人自然料理的,但是终日被骚扰,也让人觉得烦了,正好这么一群青年才俊聚集在一起,便也有了想法。这想法酝酿了良久,但是众人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于是先让杨以仁写信试探,后又怂恿清河先生。恰好清河先生倒是和他们想到一处了,所以才有出相知山庄到李家过年一趟。

        清河先生想着大过年先不提这些事,便才有了这一番谈话。众人听到清河先生带回来的话,心中兴奋,忍耐着过了过年,又过了正月十五,李老先一步回了杭州李家,白秋堂和苏邢启程前往长安,处理风雨楼的事,而徽山书院的学子也陆陆续续回来,杨以仁、王之薇他们也回到了相知山庄。难得大家整整齐齐得坐了一屋子。清河先生当仁不让得坐在上首,另一边则是杨山长,杨青辞被推到了杨山长左手边,下面接着坐着周雨、慕平子、郑越、孔念念;江松、杨彩梅,杨以仁、王之薇、王远坐在后面,还有所有居住在相知山庄的人都在。

        许是大家都知道会发生什么,都屏住呼吸,又是期待又是紧张得等着。杨青辞环视了一圈,临到这一刻,忽然觉得所有的事都是顺理成章,没有什么需要顾忌,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我一离开山庄,没想到就是一年,还好过年回来了,先前忘了问一句,诸位也不知道最近怎么样?”

        杨青辞这句话顿时让众人找到以前相处的感觉,你一句我一句,不紧不慢得交流起来。

        “这几日归家,连我家老祖宗都夸我琴艺又精进了些。”王之薇矜持道。

        杨以仁也快乐道:“我娘也说庶务繁忙,误了自己性情,忘记了曾经的日子,她想寻着些日子来找先生学琴,找回心境。”

        孔念念赶紧问:“杨夫人来时,提前和我说,我备上好酒好菜,让杨夫人好好玩一阵!”

        杨青辞微笑着听他们说话,气氛轻松而又愉快,说着说着,忽然有人提到了白芦十八淀,孔念念秀眉一束,不满道:“白芦十八淀,不过是一介水匪,为人不齿,如今敢招惹上我们?”

        杨以仁冷静道:“虽然白芦十八淀教众都是些打杂的,不足为据,但是人数众多,若是他们真的想对上我们,也是伤筋动骨。”

        王远接话:“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拧成一股势力,让白芦十八淀不敢动我们。”

        王远话音落下,大家都加入了讨论,各有各的想法,但是每个人都没有惧意,杨山长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着给杨青辞递了一个眼神:“最是无用是书生,但我们这群书生最是大胆了。”

        杨青辞摇头:“山长谦逊了,书生无用,可只手翻云覆雨的不也是书生?”杨山长一下子听明白杨青辞这话中暗喻着是谁,也是轻笑一声。

        李清河也打趣得看了杨青辞一眼:“我们青辞也是厉害,连北方之主,后周的定海神针也拐到手了。”

        杨青辞无奈得拖长声音:“先生——”

        众人激烈讨论,却发现地位最高的三人却在谈笑,杨以仁叹了一口气,唤到:“山长,师父,先生!”

        杨青辞回神:“诶,你们商量到哪里了?”

        孔念念翻了一个白眼,直白道:“我们想自成一个势力,青辞,你说呢?”

        “若是大家这样想,那便成立吧。”

        杨青辞答应得太快,众人反而没有反应过来,倒是孔念念霸道得拍案:“那就这么定了,那我们这股势力叫什么?”

        杨青辞哭笑不得,但还是道:“不如叫长歌门如何?”

        “先生曾说,自己出自长歌门,我们这些人学的武功心法、琴技剑艺也出自长歌门,我们的势力叫做长歌门,再好不过了!”杨以仁赞同。

        “长歌门这个名字好听,我喜欢。”王之薇撑着下巴道。

        杨彩梅宠溺得看了王之薇一眼:“你呀,不过长歌门这个名字确实好!”

        长歌门这个名字很快定下来,孔念念再次道:“好,我们势力名字就叫长歌门!那我们门主就是青辞了。”定门主的事情更快,杨青辞一句话都插不进,大家都口中称好就定下了。

        杨青辞虽然没有准备推拒长歌门门主的头衔,但是这么被人选上去,却是真的也没有想到,哭笑不得:“这怕是我见过最快成立的帮派了!”

        孔念念全然不在意:“那是因为别人成立势力都是各怀心思,互相猜忌,我们哪有这些?想做便做,不想做便不做。”

        清河先生大笑:“我说这丫头最合我脾气。门主,你就别推脱了!”

        清河先生说话,杨青辞定不会再客套:“既然我们真想成为一方势力,那便也定下一些规章,诗酒棋花曲生辉,六艺七弦古意威。长歌门原建于乱世中,我的师长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如若庙堂不振,长歌门下当明忧患,曲君子道,匡扶乱世。门规也无他,唯有一句,于权奸同流合污,长歌门自有人料理。”杨青辞这话说得平静,但是平静中是山河无转移的坚定。

        “好一个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虽是乱世出的门规,当世也用得。”李清河感叹,“我们以志趣相投才建立长歌门,是不该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拘束了自己,但是这一条,不得与奸权同流合污,却是应当!”

        杨以仁先站起来伸出右手,珍重道:“我杨以仁愿加入长歌门,与诸位长歌高士携手并肩,匡正时之风,平奸邪之事!”

        李清河看着自己徒弟满意得点头,接着郑越一掀衣摆也道:“我郑越愿加入长歌门,与诸位长歌高士携手并肩,匡正时之风,平奸邪之事!”

        孔念念笑道:“老郑你倒是会偷懒,将以仁的话又说一遍!”

        郑越不在意:“我只是觉得以仁说得话有道理,难道你觉得不对?”

        孔念念撇嘴,也站起来:“我孔念念愿加入长歌门,与诸位长歌高士携手并肩,匡正时之风,平奸邪之事!”

        接着江松、杨彩梅,一个接一个起身盟誓,再简单不过的誓言,再平静的话语,但是杨青辞瞬间回到了当初在长歌门的时候,她站在杨逸飞门主面前,周围站着长歌门的师长,有九龄公张九龄先生,有闭目晓音康念先生,古脉弦歌赵宫商师叔,有幻魔心韩非池师叔,许许多多的人,她站在中间,用稚嫩的声音说着同样的誓言。往日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经不在了,可是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因为这一路又有新的人出现,又有新的感动,而长歌门还在,长歌遗风犹存。

        众人一个个说完,都看向杨青辞,杨青辞良久才道:“好,好,好!青辞多谢各位,愿前路与诸君携手并肩,匡正时之风,平奸邪之事!”

        “儒门有志羁风雨,失鹿山河散若星。

        千古文人侠客梦,肯将碧血写丹青。

        长歌门便从此建立!”


  https://www.dldwx.cc/xs/66712271/136521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