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1627崛起南海 > 1890.第1890章 香港岛

1890.第1890章 香港岛


第1890章  香港岛

        两国在农业方面客观存在的巨大差距,倒是并没有让李溰觉得灰心丧气,反而使他意识到这次在留学人员中专门安排了农技师的确是一个明智之举。朝鲜可以从海汉学习的方面不仅仅是军事和贸易,农业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而且相比那些差距更大的项目,朝鲜农业至少还有不算太差的基础,光是多达百万的农业人口就远远超过了海汉国的人口总数,国土内的耕地面积也远胜海汉,可以说发展的潜力非常巨大。

        当然了,发展潜力是一回事,真正的实际操作水平又是另一回事。李溰虽然没怎么去过本国的农村视察农业生产,但这次随行的几名留学农技师却对此十分清楚。根据他们的说法,如果要在朝鲜耕种同等规模的土地,所需的劳动力可能是高雄这边的两到三倍甚至更多,如何去提升朝鲜的农业运作效率,或许便是此次留学的农技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管海汉安排参观高雄的农业区是为了秀肌肉还是别的什么目的,李溰对此都是心存感激,若不是亲眼见证,他也的确很难想像海汉的海外属地都能达到这样的开发水平。据厉斗所说,海汉本土的农业发展状况还要更胜一筹,让李溰也是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早日前往海南岛看看那片神奇的土地了。

        在高雄逗留数日之后,李溰一行再次启程,前往一千二百里之外的香港。而这次由厉斗代表本地管委会送出的随行礼物也着实不少,本地的各种时令土特产几乎都打包了一份装船,足足有几吨重。虽说这些农产品的价值不见得有多高,但这么多的食物足够整支船队一路吃到香港了,可谓是相当实际的礼物。

        这次在前往香港的途中,李溰便提前做了功课,不但在海图上仔细查看研究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同时还设法向随行的海汉外交官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不过让李溰稍稍有点失望的是,香港岛的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但历史上并不算是什么军事要地或者贸易枢纽,真正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引起广泛关注,其实还是在海汉占领这地方进行开发之后了。

        海汉早在1629年便占领了香港岛并开始对其进行开发,值得一提的是商业巨鳄琼联发的第一次股东会便是1630年在香港举行,所以这地方后来所获得的资金投入着实不少,基建规模也是照着大型商港和区域贸易枢纽的标准来的。虽然开发至今的时间还不到十年,但其贸易规模已经快要追平广州,成为了珠江口的新贵。

        目前香港的行政主官是游益汉,他早先曾在驻广办任职,后来香港管委会成立之后,执委会便将从事货运管理专业的游益汉调到了香港,负责当地的管理和开发工作。就执委会对香港岛的职能规划而言,游益汉原本的专业无疑极为对口,而之后的数年又正好处于海汉的对大明沿海的高速扩张期,香港岛作为海汉在珠江口的主要港口和货物集散地,也由此得到了极好的发展机会。

        对于朝鲜世子的到来,游益汉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他在香港岛接待过的大人物实在太多了,明白像李溰这种身份的人物不远千里造访海汉,其目的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理由。但他在海汉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也深深明白政治任务就是头等任务的道理,该做足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十分才行。

        所以尽管游益汉手头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他还是专程抽出时间,专程到港口去迎接李溰一行。

        李溰对香港的第一感受便是自己恍惚间似乎又到了另一个定海港,这里的码头繁忙而有序,港口上的建筑与定海港如出一辙,都是海汉式四四方方的外形,码头上的员工按职位分工不同身着不同颜色的马甲,这也是与定海港等地一模一样。

        当然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也很容易察觉到这里与定海港的不同之处。香港岛比舟山岛更接近大陆,先前路过一处名为鲤鱼门的海峡,李溰目测两岸间最近出的距离恐怕也就只有百丈左右,两岸架起的岸防炮台很容易便能将这海峡的东端出入口进行封锁。

        而这里自然形成的海湾在李溰看来与舟山条件差不多,但还不及马公港和高雄港那样的半封闭海港更有安全感。不过要论繁荣程度,这香港岛的确是胜过了李溰先前到过的几处地方,在船上便能看到海岸附近房屋鳞次栉比的城区了。

        根据李溰事前所做的功课,香港的开发如此顺利,能在短短几年内从渔港变成大型贸易港,与两广商人在这里的踊跃投资是分不开的。而这一点似乎也能从今天在码头上参与迎接的人员身份看出来,除了游益汉等数名本地文武官员之外,剩下的一大拨人都是某某商行、船行、布行、米行的掌柜、管事之类的人物,商业气息要远比前几站更为浓重。

        不过李溰也不会认为这些民间人士的参与是对自己不够尊重,经过这几站的访问之后,他已经对海汉的社会风气有所了解,商人在海汉的社会地位要比大明和朝鲜来得更高一些,而且很多海汉商人背后的靠山便是官方的头面人物,甚至连一些商业机构也会有官方的股份。如今涌入朝鲜汉城做买卖的海汉商人,便有不少都是拿着海汉商务部的推荐信来的,其官方背景自然不言而喻。

        相较于前几站接待自己的几名海汉高官,李溰与游益汉稍一接触,便能感觉到此人身上的官味要更重一些,与自己的交谈几乎都是滴水不漏的场面话,虽然听着舒服但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我们这里地方小,也没什么特别的自然资源,唯一有点优势大概就是地理位置正好在珠江出海口,算是海上交通要道。所以对本地来说,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来开战商贸活动,就成了主要的发展方向。”

        在从港口前往驻地的马车上,游益汉才稍稍谈及了一些比较本质的话题,向李溰简单介绍了本地的情况。

        香港岛地理位置虽然有一定的特殊优势,但岛上地形以山地为主,可供开发的空间和淡水资源都比较有限。其他海汉殖民地惯常使用的农业开发模式在这里并不适用,香港管委会也一直未将农业作为本地的主要产业来进行发展。

        执委会对香港的职能规划有一多半是参考了后世的模式,希望将此地打造成珠江口的海上贸易枢纽,将广东、福建、海南岛三地间的一部分海上贸易集中在这里完成货物的交割和转运。而截止目前来看,这种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本地港口和城区的繁荣程度便证实了执委会决策的正确。

        李溰原本认为在舟山岛上见过的商业区就足够大了,但来到这里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见识还是不够,香港的商业区不但面积大,而且繁华程度也要胜过舟山。这里街道上装运货物的车队明显要更多一些,沿街的各种商铺也多是规模不小的商栈,可想而知其日常交易并不只是依靠零售来维持。

        “来香港的主要就两种人,一是商人,二是水手。在城区见到的人,起码有一半都是商人。每天在这里都会有几百上千笔大宗买卖达成,进出港货物的数量是浙江舟山定海港的一倍以上。很多广州的商人为了节省运费减免税赋,都已经把接送货物的地点转移到了这里。世子刚才在码头看到的那些商船,绝大多数也都是来自福广两地的大明海商。”

        游益汉对于本地的主要经济来源毫不隐瞒,事实上这也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虽然大明官方有海禁,但这些律法对于有实力又有胆子的海商而言并无太强的约束力,更何况他们的背后还有海汉撑腰,敢过问这类事务的地方官员,基本都已经从实权职位上消失殆尽了。

        不过这种话听在李溰耳中还是颇有冲击力,想起之前在舟山访问的时候也见到了不少大明武官造访当地,看样子在大明内部已经有很多人因为利益关系而选择了与海汉合作。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合作关系自然不会对大明有多大的益处,由此偷逃掉的赋税也都是进了个人的口袋。

        大明从中获得的唯一好处,大概也就只是两国间的和平关系了,在目前这种和谐的贸易环境下,海汉肯定不会主动向大明发动军事入侵之类的行动。而去年两国又签署了正式的外交协议,大明几乎是默认了保持海汉在海贸方面的特权,两国因为贸易开战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了。

        作为香港经济条件的一种客观体现,这里的宴会厅要比舟山定海港的设施看起来更为高级,光是门口停放马车软轿的场地就已经比定海港的宴会厅还大了。

        而游益汉为接待李溰一行所举办的接风宴也的确是在规模档次上超过了前几站,宴席上所使用的精美瓷器和玻璃器甚至让李溰略感嫉妒,因为这已经比景福宫的御用器具还要好了。

        当然这对经济条件优越的香港管委会来说只是基本操作,毕竟这里日常迎来送往的对象经常都是富甲一方的豪商,或是手握大权的各国高官,由这些细节所体现出来的排场才会让这些人对接待工作感到满意。

        李溰对这场接风宴的评价就只有两个字:讲究。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菜品,但每一道菜的确都是在水准之上,而且席间的气氛十分平静,主宾双方的敬酒也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出现李溰所担心的那种场面。

        这让李溰不禁回想起了以前在景福宫中参加各种重要宴会的场景,大概也是类似这样的气氛,唯一所不同的便是海汉人的宴席要更为丰盛一些,几乎全是大鱼大肉,颇为舍得下本钱。

        双方客客气气地一起享用完了这顿宴席,然后游益汉便陪同李溰乘车前往其驻地,顺便向他介绍一下本地迎宾馆的特别之处。

        “我们这里的迎宾馆基本上是照三亚的迎宾馆复制下来,全部依山而建,所有卧室都朝向海湾方向,视野非常开阔。不夸张地说一句,世子在这里住下,其实就能感受到三亚的环境了。”

        游益汉的说法并不夸张,当初在为建本地迎宾馆选址的时候,就特意挑了一处与三亚地形相仿的所在,然后直接把三亚迎宾馆的建筑方案拿过来,依葫芦画瓢进行复制。这样做的最初目的本来是为了缩短工期,降低设计施工相关的费用,但建成之后这种效仿反而成为了一种特色。就连李奈这个海汉通来住过之后也赞叹有加,认为这处迎宾馆的居住环境的确是有胜利港的神韵。

        李溰这一路南下已经住过了好几个地方的迎宾馆,对于海汉能将这种接待机构的硬件和服务都做到标准统一也是颇为佩服。但这对海汉来说其实只是花钱多少的事情,穿越众里有一大票人对高级连锁酒店的环境和服务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只不过是将其用一种本土化的形式复制到这个时空,以便于自己出差到各地时能够享受到标准统一的服务。

        不过迎宾馆是作为涉外接待机构存在,这在李溰这样的外国人眼里,自然也是海汉国力的一种体现了。

        李溰洗完热水澡之后换上房间里准备好的睡袍,来到阳台坐上逍遥椅,略带咸腥味的海风吹来,让他的头脑也清醒了不少。就着身后的防风油灯照明,李溰撕开一个信封,从中抽出信笺开始阅读。这是朝鲜驻三亚大使李希送来的亲笔信,内容其实没什么特别,便是告知他抵达三亚之后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本章完)


  https://www.dldwx.cc/xs/8642/63858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