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汴京第一酒楼 > 第11章 烟火、花灯与冰糖葫芦

第11章 烟火、花灯与冰糖葫芦


沈于归忙顺着众人的视线抬头看去,只见漆黑的夜空中突然爆出一团火花,像是什么花儿朵儿的样子,好半日才渐渐散去。民众一齐欢呼,登时人山人海,无比躁动。

        沈于归当真没有想到,虽然是千年前的宋朝,烟火工艺却已经这样精湛。第一个烟火喷放出来,整个汴京城的烟火便络绎不绝地从都城各处升空,常见的如沈于归方才看到的,是各色花朵的,有梅花的、杏花的、牡丹的,还有许多沈于归都叫不出名字来的。

        天上的烟火消散,许多火点子随着上元节的落雪一起飘下,看得人是又心惊,又美丽。

        方晏如也十分激动,毕竟自己也是刚来都城,早在自己家乡时就听说汴京的烟火乃是一绝,如今自己来了这汴京城,可不得好好观赏观赏?

        方晏如看着自己身边那个几乎快要激动疯了的女子,凑到她耳边道:“现在还只是最简单的烟火,且等着,后头还有更好玩的烟火戏呢!”

        沈于归奇道:“什么是烟火戏?”

        方晏如诚实道:“我也不知道,刚刚路上来时听行人说的。”

        沈于归还以为自己旁边这个人有多么见多识广呢,原来与自己一样都是个“一问三不知”,撇撇嘴,继续昂头专心致志看烟火了。

        果然如方晏如所言,那些花儿烟火只是前戏,才放了几个就没放了,天空回归一片寂静。人群里有骚动说要回家的声音,也有知情之人说后头肯定还有烟火戏让大家别走。

        沈于归正不知该听哪一方的,忽而看见远处缓缓驶来一座几米高的大车架,上面密密麻麻捆绑着许多火药,各火药之间绑得严严实实,似乎有顺序的。一旁的官兵负责疏散人群,沈于归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方晏如拉了拉沈于归的衣袖道:“这便是烟火戏了,咱们要站得远些看,若是太近,那爆炸响声可不是好玩的。”

        沈于归乖乖地跟着方晏如向远处走去,两人找了一个屋檐下,四周既不拥挤,看烟火时的视野也刚刚好,不会被什么东西给遮挡住。

        方晏如收了伞,沈于归奇道:“方郎君,你是如何得知这里竟有这样一处佳地的?“

        方晏如边收伞边道:“小生平日里经常在这汴京城走街串巷,故而对于这汴京城中的地形要比娘子熟悉些。”

        沈于归道:“郎君真是有心了。”

        寒暄过后,两人也不知该再说些什么,只好不约而同默默抬头看烟火。不知何人,大约是官府官员,大喊一声:“烟火戏始——!”

        周围观看的妇孺皆笑着捂了耳朵,一同观看。

        那大车架底下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手持一个火把,用那火把引燃整个大车架的引线,周围一片惊呼,甚至还有人吹了口哨起哄。

        “砰——”随着一声巨响,第一桶烟火放了出来,可是这次的烟火与先前的烟火不太一样,天上的火星子虽也形成一幅八仙过海的画面,但更让人奇妙的是,竟然还有巨大的吕洞宾纸人随着火星一同冲入空中,被一根细长的竹竿牵着,不知何故,竟在空中旋转起来!

        一发没完,火苗顺着引线继续点燃第二个烟火,依旧是八仙过海的故事,不过这次是张果老,依次下去,八仙慢慢聚齐。

        随着一桶桶烟火升空,在漆黑的夜幕中也演完了一整个八仙过海的故事,当真看得人大呼爽快!

        等到所有烟火都放完,城中还有许多人呆赖在原地,久久不肯离去。直到过了许久,才慢慢散去。

        方晏如重新撑开纸伞,道:“烟火戏业已结束,不如由小生陪着沈娘子一起赏赏这上元节的花灯吧!”

        沈于归早就想看这街上一排排、一盏盏的花灯了,只是方才被方晏如拉着去看烟火了,如今自然高兴应允。

        上元节点花灯,这是千百年来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只是到了现在,花灯的花样可谓是一年比一年多,样式一年比一年精巧了。

        不知何时雪已停了,方晏如收了纸伞,这样倒是更好,观花赏灯倒是更加方便些。

        一路上沈于归都极有兴致地看着悬挂一路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有与她的现代认知一样的兔子灯、莲花灯,还有四四方方六角还系着流苏宫穗流苏的宫灯。一路走着,沈于归都觉得自己这双眼睛完全不够用。

        更何况,这宋人的手艺不曾想已经精巧到了如此地步,每一盏花灯都制作的极精致,若不是自己穷困潦倒,沈于归当真想把这街市上的每一种花灯都买下来放在家里挂着。当真好看精美!

        奈何自己兜里实在空旷,但自己实在喜欢,又不好意思找身旁的方晏如开口要,一张脸上的表情憋得实在辛苦。

        倒是一旁的方晏如,不知是察觉到了沈于归的异样,还是出于男士的气度,主动提道:“不知这许多花灯中哪一样是沈娘子中意呢?”

        沈于归下意识拒绝道:“还是不用了吧……这样好像也不太好……”

        方晏如并不再多说话,只是轻轻一笑,随手拿下一盏挂在竹竿上的精致宫灯,宫灯八角,比方才所看的六角又精致许多,宫灯纸面上并非如寻常宫灯一般绘画,而是以翠竹片雕刻花好月圆的花纹,再加以上色。蜡烛在灯里头一照,映出盈盈的光来,倒也甚是好看。

        方晏如道:“这宫灯我要了,不知市价几何?“

        摊主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喜庆男人,笑道:“今日小摊规矩,凡能对上对联者,皆可选择花灯,只为大家元宵,图个乐呵!“

        沈于归低头,才发现果然面前的桌上摆了数堆竹签,每堆竹签的颜色质感数量皆不相同。既然是对对联,自己前世好歹也是干文字工作的人,虽不是科举制下培养出来的专攻吟诗填词的文人骚客,但好歹自己还是有些文字功夫,再加上听老板说可以不要钱白拿,心中早就热乎起来。于是大气抬手一指:“若是想要那个呢?需得对出什么样的对子?“

        摊主顺着沈于归手指方向一看,是自家最好的宫灯,于是从数堆竹签的最右边伸手拈了一只看起来最高档的,解释道:“今日虽说只为乐呵,其他的花灯倒也罢了,但这八角宫灯毕竟是今夜的大彩头,哪里就这么容易让人拿了去?这八角宫灯对应的题目也是最难的,小娘子可考虑好了吗?“

        沈于归心道,这有什么要考虑的,反正又不花钱,不来白不来。脸上却是点头微笑信心满满一气呵成:“好了!”

        只听那摊主念到:“娘子请听好,这上联是,山静水流开画景。”

        周围人一阵窃窃私语,有读书士人精于此道的,也有不通文墨单纯来凑个趣儿的,后者跃跃欲试,前者反而还低头沉思。不过沈于归并不明白谁人精通谁人不通,心中也不知这上联精妙在何处,也只是低头吟思。

        “石清泉涌淌诗篇。”

        沈于归向身后看去,这声音并不来自于自己的身边,自然便不是那位方郎君所作了。众人听见终于有人对出来,纷纷探头想要知道是谁。却只见此摊的对面一个卖冰糖葫芦的摊主,屹立在灯火阑珊之处,手中握着一把像是扫帚一般的东西,上面却插满了各式各样的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顾名思义,果子上本就过着冰糖,只是今日与往时不同,被周围环环的花灯一映,越发显得晶莹剔透,令人视之胃口大开。

        这边摊主的目光被人群挡住,不知是何人作对,于是朗声问道:“不知是哪位郎君所答?”

        那卖冰糖葫芦的还未开口说话,已有人先替他答道:“是个卖冰糖葫芦的。”

        那卖冰糖葫芦的摊主说道:“只不过随口一说,引得众位客观乐呵乐呵,也就罢了,不当真的,不当真的。”

        这边摆花灯的摊主笑道:“郎君有才,只是这‘石清泉涌淌诗篇’美则美矣,却无灵魂,于隐世避人的意境之处还是差了那么些许。可赠这位郎君一盏莲花灯供郎君玩乐。”

        沈于归实在想不出来,便也只好随便编了一句道:“实品心诚抒诗情。”

        花灯摊主笑道:“娘子能对出来已是很难得了,送小娘子兔子灯一盏。”

        沈于归见自己才拿了一盏兔子灯,心中自然不快,但自己又无道理,只好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巴望着方晏如,希望他能帮帮自己。

        方晏如见沈于归手中拿了兔子灯,又望着自己,于是道:“咱们回去?”

        沈于归心中疑惑,大哥!您是从哪里看出来我方才那个眼神是要回去了?

        沈于归道:“现在时间还早,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方晏如道:“那小娘子想去哪里玩?小生奉陪到底。”

        沈于归死心了,直接用手直勾勾指着那盏挂得最高、也最精致明亮的八角宫灯:“我就要这个。”


  https://www.dldwx.cc/xs/44896929/159590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