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一路向善 > 第44章 啃老族与啃小族

第44章 啃老族与啃小族


大街上,人们匆匆走过,熙熙攘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事要做:或是去上班、或是去上学、或是去旅游、或是去逛街;或是在人群不注意时,从别人身上摸几个钱花花;或是干脆躺地上,从此就赖上哪个车主,嚷着要**,喊着要赔钱。人们总是忙忙碌碌干着自己该干的事,不断地去填满着自己饥饿的嘴。

        人们的职业也是千差万别。他们默默地扮演着自己社会中的角色。他们有时会委屈愤懑,抱怨上天给的太少。他们说自己生不逢时,常常与机会擦肩而过,没有更上一步,过上更安逸的日子。可《心灵鸡汤》里却常说,上帝是公平的。

        有的人得了财富,却失去了健康;有的人得到了权力,却失去了亲情;有的人得到了亲情,却奔波于生计;有的人得到了一切,却失去了魂灵;有的人看似一无所有,却能安静详和,笑对这些匆忙走过的身影。

        《心灵鸡汤》说:上帝在关上你一扇门的同时,一定在某个角落悄悄地打开了另一扇。很多时候,人们仅仅只是眼瞎,没有发现上帝给开的那扇门究竟在哪或者根本就是得了懒癌,懒得去发现而已。不过《心灵鸡汤》没说出同样的一个真理:上帝在赐与你一样东西的时候,肯定会邪恶地抢走你所拥有的另一样东西,景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范例。

        景良在被上帝赐与媳妇后,很快就成为上帝经常抢劫的对象,而且这种抢劫似乎大于赐与。

        景良的生活不断地经历了巨大的变故:两个孩子先后离世,妻子今后不能生育,算大的变故;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在他家人眼中,算一个巨大的变故;好赌成性,卖了房子,差点离婚,又算另一个变故;努力后建起的房子,转眼间毁一旦,还是一个变故;最后,神秘的任务也彻底地无疾而终,这应该算最大的变故。

        英子只记得突然有一天,景良从外面回来,便不再说话。独自面对屋外发呆,或者愣愣地看着新闻发傻。

        他与副官通电话了,而且这是最后一次。通话内容很明了:领导内部权力发生了变化,刘副官告诉他,他正式“退休”了……他对不住景良,坏了他的前程……甚至连孩子他也不能接回去,怕害了这个孩子……当然,他也说过,如果孩子他不想要了,可以送人,自己再生个自己的亲骨肉,副官也不会怪他。只是拜托他送的人家稍微好一点,让孩子能健康长大。如果景良坚持要养活这个孩子,他所能做的,也只是代老朋友从心里感激他,祝愿他:好人一生平安。

        刘副官说完最后的话,便挂了电话,一长串的嘟嘟声回响在景良的耳朵里。

        这简直就是一个梦,比房子一夜间没了还要梦幻,还不真实。他呆呆地想着自己的心事,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呆呆地看着新闻里,那些熟悉的领导人的面孔,渐渐换成新面孔时,才些许清醒过来,觉得这不是一个梦。

        一股从未有过的泄气感袭上心头,弥漫全身。无力?迷茫?今后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世纪型难题,这一系列的变故,让他觉得,上天绝对是在和他开玩笑,而且开得很过火,开得很恶意。

        即使是智慧的景良,也沉沦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极不甘心,却经常麻醉自己,在沉默中他努力去摸索上帝给他开起的那另一扇门的门把手究竟在哪。机智的景良最后还是找到并认定了这所谓的门把手:他的儿子!

        景良失去了很多,上天为了补偿他,让海山变得无比聪明,摸索中的景良终于慢慢地发现了这个现象。自己这辈子如果不行了,那就得努力去培养下一代让下一代变得很行,顺理成章地自己也就能过上好日子,也能变成很行起来。

        海山的聪明虽然从小就能看出端倪,但现在的景良更看重起这份聪明。鉴于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反而不聪明的孩子的例子还是很多,他又费心教育起来。海山从小就活泼好动,景良担心他以后会调皮捣蛋,跟人打架闹事之类的。现在看来,这点担忧似乎完全没有必要。自从海山上幼儿园起,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大概是小时候动多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海山越来越文静越来越上进起来。放学回家后,海山就会主动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又会捧起书来看。人家孩子是父亲逼着写作业,到他这里,是求着他出去玩。可他又有跟谁去玩呢?周围可是没有邻居,最远的邻居也还得在几百米外。景良知道说求他出去玩没有用,就劝他少读点书,多看会电视。

        整天游手好闲,不知道写作业的孩子是不好的,容易培养成不良青年;可整天埋头读书,不知道休息的孩子也是不好,容易读成个书呆子。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好。

        景良就是在这好与不好间煞费苦心地寻找着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结果很理想,海山很听话,父亲说要怎么做,海山便怎么做。海山的成绩也很好,一直保持着第一的位置。从此景良通往未来的那扇门,就完完全全地扔在海山身上了,自己却乐得逍遥。

        啃老族,这是在十几年后才流行的一个热门词汇,却是从古至今,早就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年轻子女们到了适合工作的年纪,由于种种原因,不履行属于自己的义务,赖在家里,骗吃骗喝,衣食完全靠父母父亲供养着的这一群人,就被定义为啃老族。

        啃老族很早就被列为不成器子女的典型,被全社会所不耻。当然,不好的并不仅仅只有儿女。事实上,与啃老族对立的,也早早就存在了这么一个群体,这么一个不讨儿女喜欢的父母群体——啃小族。

        具体表现为:父母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行了。就自抱自弃,自甘堕落,变得好吃懒做起来。自己的理想不去实现,却把未了的心愿统统地压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帮忙去实现。他们平时严格得近乎苛刻,严加教导,所有理想和信念,所有的职业梦想,都逼迫儿女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完成,就仿佛自己实现了一般,乐得合不拢嘴。

        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养你不是XXX,而是XXX。他们丝毫不会顾及孩子们的感受。他们通常以笨鸟先飞作为激励孩子的话语。他们十分可笑,就像一只鸡无法飞上蓝天,就拼命地生蛋,然后,希望蛋能飞上天空一样。

        啃老族与啃小族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于“啃”。

        一盘带着肉的骨头摆在桌上,如果不用力去用牙齿一点一点地剃下肉来,肉也是绝对不会自己离开肉头,跑到嘴里去的。到这里,才知道啃的重要性与关键性。

        有些人用一辈子在种地,有些人用一辈子在兜售,有些人则用一辈子时间在不断地“啃”着。他们睁大着双眼,盯着肉骨头,虎视眈眈。他们也绝不允许别人来抢走他们看中的肉,他们霸占着,甚至用心呵护着。

        可肉啃多了,终究容易塞牙缝或噎着喉咙的。他们的长辈有时会毫无原由地大发脾气。训斥着后辈的不成器,没出息。可当他们面对后辈们一双泪汪汪地双眼或血淋淋的肢体时,却不得不立马软下心来。甘愿变成桌上的肉,把自己煮烂了,放到后辈嘴里,努力做到入口即化,唯恐又噎了他们的喉咙,塞了他们的牙缝。

        他们的小辈有时也会极为的叛逆。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苗圃里的小树苗,在父辈浇水施肥后,就应该落根在父辈的身边,任他们摘取果实。或者干脆等果实成熟时,他们的父辈只需要站在树下接成熟的果实,连摘的动作也省去了。于是矛盾就产生了,他们的小辈不愿意做棵小树,固定生长在那里,而更愿意做头奶牛,在产完奶后,还能自己走动走动,遵循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生活。在他们看来,自己吃的是青草,产出的却是牛奶,凭这一点,他们也能内心无愧。

        当然有时,他们根本就不是奶牛,他们只是遗传了父辈们所有的特征。他们明明是鸡儿生出的蛋,蛋孵出来的鸡,却被教导着要像雄鹰一样飞上蓝天。不是他们不想飞,单纯只是品种问题,不管他们怎么努力,也是无法像鹰一样地飞上蓝天的。

        于是,冲突产生了,父母说孩子笨,孩子怨父母狠。在心中各自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平静的社会又多了一出好戏。

        ;


  https://www.dldwx.cc/xs/52257/2727168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