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汴京第一酒楼 > 第68章 紫苏饮子与各色粽子

第68章 紫苏饮子与各色粽子


沈于归听见是个要紧事,忙正色道:“大人请讲。”

        王骞道:“这都是某当值的时候所听得的小道,提前来同娘子知会一声。说是礼部的于大人,准备将往后每年给贡士门做吃食的差事,交给娘子呢!”

        沈于归惊讶:“真的?”

        这差事虽说比不得官家的奖赏,可是能拉一桩差是一桩。若是能大批量地做羊肉馒头,批发的食材价格还能更低,中间的利润自然就出来了。每年来这么一两次,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呢!

        王骞又吃了一口肉:“这是自然!不过某多一句嘴,这次的事也有我们大人的功劳,若非我们大人在于大人跟前提起沈娘子,只怕于大人到现在还不知道沈娘子的名字呢!”

        沈于归道:“大人的意思是,奴家还得去三叩九拜地去叩谢府尹大人了?”

        这话似乎把王骞吓了一跳,连语气都变了:“哎哟,娘子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某可不是这意思!沈娘子,大人身边的人,谁不知道大人心中有娘子,娘子是大人的心上人?只愿娘子日后,若是大人一时惹了娘子生气,娘子能看在今日的份上,言语态度上也对大人好些……”

        说完,又委屈巴巴道:“娘子有所不知,大人从娘子的食肆回来,若是心情不好,咱们也跟着遭殃,每日里脑袋悬在裤腰带上的滋味,是真不好受……”

        沈于归笑道:“原来是这个缘故。好吧,那奴家便帮大人们这个忙罢!”

        王骞笑道:“沈娘子可还听说一件趣事没有?娘子的羊肉馒头,如今已被改叫做太学馒头了!”

        阿黎来凑热闹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就又变成太学馒头了?”

        王骞笑道:“沈娘子、小娘子有所不知,前段时间有一次,这羊肉馒头做多了些,他们说扔了也可惜,便叫了几个太学院的学生,出去分发给汴京城中那些穷苦百姓了。”

        “分发馒头时他们约莫穿的是太学院的院服,大家也不知这馒头叫什么名字,就干脆叫了‘太学馒头’这么个名字!这倒是委屈沈娘子了!”

        沈于归也笑:“这倒也没什么,大家喜欢吃奴家的馒头就好,至于这‘太学馒头’的名字,倒比‘羊肉馒头’有趣!”

        ·

        过了清明寒食,再过些时日,便到了端午节下了。此时已算是入了夏,不再有阴晴不定的天气和若游丝般微微的春雨,日头一日比一日高起来,几乎是日日放晴了。

        入了夏,天气热了,相比于汤汤水水的热食,各色饮子又开始一年一度的流行起来。

        既然要过端午,各色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端午从初一至初五足足有五日,城中的汴河上、金明池内皆有龙舟、竞渡等热闹,这样人流聚集的节日,这样大的生意岂有不做的道理?

        还有几日才端阳节,沈于归早早的就预备好了各色粽子,为了顾及到男女老幼各色人等的不同喜好,沈于归便特意多做了几样口味。

        对于囊中拮据的,便有什么馅料也没有的白米粽子;若是喜甜的,便有粽子里加了砂糖、甜枣的,谓之糖粽、枣粽;若是喜咸的,便有糯米里裹了事先炖好的东坡肉块,沈于归起名肉粽;对于喜新鲜的小孩子,沈于归也不放过,特意做了比寻常大小要略小些的粽子来,里头或加栗子泥,或加胡桃碎,甚至还有加杨梅捣碎了制成亮晶晶的杨梅膏子的,这些谓之杂果粽,这其中的“果”字,既指水果,也可指坚果。

        这些粽子包好了,皆用两三片箬叶包裹起来,外头依据各种不同的口味系上不同颜色的五彩丝线,届时若是有人想买来吃,随蒸随吃,热乎可口,也不至吃了冷的坏了肚子。

        除了粽子,还需得准备一样解暑消乏的饮子才好,这样有吃有喝,岂不快哉?

        思虑良久,沈于归最后还是决定做紫苏饮子。一来,这紫苏饮本就流行于汴京,符合当地人口味,再者,紫苏做饮,价格也不贵,销路更广。

        于是,沈于归提前备好了各色粽子,并采买好了紫苏等物,只等端阳一到,便依旧如从前一般,推了小车,去汴河边卖去。

        ·

        端阳那日,天气如其名,艳阳高照。气温不高,却是一个艳阳天,正好适合汴河上龙舟竞渡,也适合汴京全城居民出游观赏同乐。

        沈于归今日又重操旧业,重新推了小车,车上曾煮过馄饨、蒸过粉团的炉子上今日煮的是清香飘溢的紫苏饮。

        沈于归特意起了个大早,抢到了汴河边为数不多的好地段,同其他的小摊小贩一般,忙着生火煮茶,不可开交。

        这次沈于归除了自用的一辆小车外,特意又另租了一辆小车来,让阿黎推去了西边的金明池卖去。那边也有龙舟竞渡,且金明池是皇家园林,虽端阳五日开放与城中民众游玩,可是汴京城中有头脸有身份的达官贵人并其亲眷却更愿去此处。让阿黎去金明池旁摆着摊儿,也能赚一份钱,说不定还胜过自己这边呢!

        日头渐高,汴河上的龙舟也开始了。不愧是都城汴京,这一个端午可真是热闹,汴河岸边比肩接踵,愣是将八人宽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有些打马而行的官员,最终也被民众的热情挤下马来,更别说行车了。

        不知是哪里的组织,竟还搬了锣鼓来,放在汴河上的观潮楼中,龙舟起始结束皆由观潮楼中的锣声作为号令,而大鼓,则是为他们加油助威。

        一声锣响,河边的观众皆震声呐喊,这一轮其中一支可是禁军的队伍。皇家的禁军下场参加,大约也是盛世如斯,与民同乐的意思。

        河边吵吵嚷嚷,自然有闲钱的、会享受的便趁着空儿出来买些吃食酒水,一边吃喝一边观赛。河上龙舟竞相追逐,岸边做生意的却无空闲一观,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意。

        沈于归亦是如此。如今还没来人,沈于归便将装着紫苏叶子的布袋子打开,抓了三把叶子,扔进装着水的大锅里,又加一把砂糖、广陈皮,盖上盖子,扇了旺火,只等着锅里的水煮沸便可,这便是简单又好喝的紫苏饮子。

        不多时,便有一个俊俏小生过来,似是对沈于归的大锅很感兴趣:“不知小娘子所卖的是什么饮子?”

        沈于归笑道:“回郎君,这是奴家现煮的紫苏饮子,清甜可口,郎君可要来一些?”说着,便将锅盖揭开给顾客展示,只见煮沸的清水此时已变了桃花一般的紫粉色,甚是好看。

        那小生笑道:“小娘子这是哄某呢!某又不是三岁小儿,第一日喝这紫苏饮子!小娘子的饮子,汤水颜色都不对,真正紫苏饮子的颜色可比小娘子的要深要暗许多,小娘子莫要睁着眼说瞎话!”

        这里的动静很快便招来了想挤去河边看龙舟却又没能成功挤进去的八卦之人的围观,众人众说纷纭:

        “就是,当我们白吃米饭长大的呢,紫苏饮明明就不是这个颜色……”

        “这不是近日名气不小的那家食肆的掌柜娘子嘛!姓什么来着……”

        “咦,这小娘子煮出来的虽说不知是什么东西,颜色却是极好看,如三四月里桃花的颜色一般……相公,妾身想尝一碗……”

        “这娘子姓沈,沈记食肆的掌柜娘子,她家的灌汤包子可是一绝!世兄还未吃过?那怎么行!改日!改日某定要带世兄去吃一次……”

        ……

        沈于归也不恼,只是笑着解释:“奴家所做的确实是紫苏饮子,又不是紫苏饮子。”

        这话倒是一下子勾起了那小生的好奇心,事实证明,不止他的,周围一圈人的好奇都被这话勾起来了。既是,又不是,这话倒新奇有意思!

        “大家可以看看奴家锅中所煮的叶子,确实是紫苏叶子不假。至于这颜色,奴家的紫苏饮子确实同别家的不同。这位郎君,不如先尝一杯,若是郎君觉得不好喝,奴家不要郎君的银钱罢了!”

        围观者皆道有趣。那小生接过沈于归递来的茶碗,小口小口品着,众人看着他的表情,先是不以为意,喝着喝着便是微微皱一皱眉头,到了最后,这“极好喝”三个大字就差写在脸上了。

        沈于归也不多说什么,只是不卑不亢笑着,心里却紧张得很。自己依着后世口味改进了紫苏饮子的古方,除了基本的煎饮子的步骤之外,还提前压了些香橼子汁,得了晶莹剔透小小的一瓶,随身带着。等到紫苏煮水好了之后,只往那紫苏饮中滴上一些,那紫苏饮子的颜色便从红褐渐渐转为紫粉了,只是不知这味道城中人吃不吃得惯。

        那小生喝完这一碗后似是回味了一下,方道:“确实是紫苏饮子的味道,只是这小娘子的紫苏饮子又比普通的更加酸甜些,喝完倒让人觉得胃口大开了!”

        顿了顿,又道:“且这小娘子的紫苏饮子颜色卖相也好,颜色粉嫩堪比桃花,又好看又好喝。小娘子,请再给某来一碗!”

        沈于归笑着应下,此时围观中亦有喜爱这紫苏饮的颜色的女儿家,或是爱新奇者,皆纷纷掏钱要买,没过一会儿一大锅便已售罄。

        沈于归便另煮一锅,那些食客还眼巴巴守着不愿走,趁着煮饮子的空当,沈于归又招呼着他们看看自己的各色粽子,连带着粽子也是大卖。

        第二锅紫苏饮子煮好,那边汴河上的龙舟比赛也出了结果。沈于归虽没空去看,可是在这样人挨着人的地儿,街头来了什么人不消一会儿便能传到街尾去,沈于归便也知道了结果。

        于是,在一阵阵震天的呼声、欢笑声中,沈于归忙着给众食客倒饮子、卖粽子,倒也挺充实的。

        等到今日所带的东西皆卖完了,看看日头,也该回去了,正好这位置还能让给别人再做半日生意。沈于归正收拾着残局,旁边一个姑娘怯生生靠过来,似是害羞,支支吾吾道:

        “敢问姊姊,不知姊姊的紫苏饮子的颜色是如何做得这般好看的?”

        这可是自己的“商业机密”,怎么能随意告诉了人去?沈于归只是狡黠一笑,手中使劲,推动小车,神秘兮兮道:“天机不可泄露,小娘子若是喜欢这紫苏饮,便随时来城东青鱼街的沈记食肆来喝吧!”


  https://www.dldwx.cc/xs/44896929/111752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